【精品】纤维原料梳理铺网工艺分析

【精品】纤维原料梳理铺网工艺分析

ID:43605731

大小:383.2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1

【精品】纤维原料梳理铺网工艺分析_第1页
【精品】纤维原料梳理铺网工艺分析_第2页
【精品】纤维原料梳理铺网工艺分析_第3页
【精品】纤维原料梳理铺网工艺分析_第4页
【精品】纤维原料梳理铺网工艺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纤维原料梳理铺网工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3章梳理铺网工艺分析3・1梳理铺网目的与任务原料经过开松机开松后仍然有纤维块状或纤维朿状,并且纤维的排列也比较紊乱。梳理机的任务是将开松后的纤维集合体进一步松解,在尽可能减少纤维损伤的前捉下捉高纤维的分离度,使纤维束比较完善地分成单根纤维状态,并使纤维得到进一步较细致的混合均匀。3.2铺网方法简述3.2.1平行铺网从道夫剥下的纤网较轻,通常只有8〜30g/m2,当要求较大的纤网单位面积质量时,可采用平行铺叠成网。平行铺叠成网可获得一定的纤网单位而积质量,并可获得不同规格、不同色彩的纤维分层排列的纤网结构,但也存在不足Z处:(1)纤网宽度

2、被梳理机工作宽度限死(2)其屮一台梳理机出故障,就要停工,生产效率低(3)要求纤网很厚时,梳理机台数也需很多,不经济⑷无法调节纤维排列方向,MD:CD=10:1〜15:1平行铺叠成网的方式:(1)串联式(见图3・1)(2)并联式(见图3-2)图3・2并联式平行铺网图3・1串联式平行铺网322交叉折叠铺网要克服平行铺叠成网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可以采用交叉折叠铺网。其特点为:⑴铺叠后纤网宽度不受梳理机工作宽度限制。(2)可获得很大单位面积质量的纤网。(3)可以调节纤网中纤维的排列方向,英至使最终非织造材料的横向强力大于纵向强力。(4)可获得良

3、好的纤网均匀性,cv值可达2〜4%。交叉折叠铺网的方式:(1)立式摆动(见图3・3)(2)四帘式(见图3-4)(3)双帘夹持(见图3・5)实验室所用的是FZP-100改进型铺网机Z1图3・5双帘夹持交叉铺网323其他铺网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的铺网方式外,还有组合式和垂直式铺网。组合式铺网是将平行铺网和交叉铺网相结合,可有效的改善纤网的外观和质量,但是要获得这种铺网方式至少需要三台梳理机,中间一台接交叉铺网机,显然使用机台过多,占地面积大,H最终产品的幅宽由梳理机的输出宽度决定,缺乏灵活性,因此实际应用不多〔习。垂直式铺网是将单层纤维上下折叠,

4、折叠铺网后,纤网内大部分纤维趋于垂直排列,加固后具有良好的压缩回弹性。本课题直接采用梳理铺网,这样可以让铺网更均匀,可以人为的控制输入速度,从而更好的达到要求的克重,对后期的热轧处理提供更好的纤维网。3.3梳理铺网过程分析3.3.1梳理铺网工艺过程梳理是成网的关键工序,将开松混和准备好的小棉束梳理成单纤维组成的薄网,供铺叠成网,或直接进行加固,或经气流成网以制造纤维杂乱排列的纤网。梳理所用设备可以是罗拉式梳理机,也可以是盖板式梳理机。本课题的研究,使用的是实验室现有的梳棉机。纤网中纤维具有一定的排列方向,以纤维定向性來表示。通常用非织造材

5、料的纵向(MD)和横向(CD)强力的比值来鉴别纤维的定向性特征o梳理机道夫直接输出的纤网屮纤维呈纵向排列,定向性最好;朵乱梳理或交叉铺网后纤维呈两维排列;气流成网后纤维呈三维排列,非定向性良好。3.3.2梳理作用分析两针面对纤维的作用:梳理机主耍是利用梳针或锯齿在作用区内的相互作用对纤维集合体进行加工來完成梳理的任务的,使得纤维由块状、束状逐渐变成单根纤维。另外,为了让纤维按一定的要求并且沿着设计好的的工艺路线完成输送,梳理机上必须附有纤维的转移(剥取)作用或提升(起出)作用,即梳理机相邻两针而间的作用性质冇分梳作用、剥取作用和起出作用三

6、种。决定这三个作用的基木条件是各机件的针向关系、转向关系和他们的速度关系⑹。1.分梳作用:分梳作用产生于梳理元件的两个针面之间,其中一个针面握持纤维,另一个针面对纤维进行分梳,其原理如图3・7所示,属一种机械作用。并口还要符合下列条件:(1)两个针而的针齿倾角相对,也称平行配置;(2)两个针面具有相对速度,且一个针面对另一个针面的相对运动方向需对着针尖方向;如图示V](锡林)>V2(工作辘);图3-7分梳作用示意图(3)两针面间具有较小的隔距和一定的针齿密度。在本课题实验的梳理机上,可以把输理作用分成预梳部分和主输部分。预梳部分以喂入刺馄

7、和开毛馄作为分梳元件,对喂入的原料进行预分梳,预分梳的程度可用公式3—1来表示:xGxnN=(3-1)n^xTxlO5式中:N——预分梳度,根/齿;V给喂给罗拉的表面速度,m/min;G——喂给纤维层面密度,g/m2;n纤维根数,根/mg;比刺刺辘转速,r/min;T刺辘表面总齿数,齿/转。由上述公式分析可知:预分梳度可用预分梳预分梳元件(刺辘)上每个齿的纤维负荷量(用以纤维根数表示)显示。每个齿的纤维负荷量越低,则预分梳效果越好。要降低纤维负荷量,可以提高刺辗的转速M刺)或降低喂给罗拉的表面速度(%),或降低喂给纤维层的面密度(G)o主

8、分梳部分以工作辘和锡林作为分梳元件,对经过预分梳的纤维进一步梳理。输理的程度用下式表示:c=KNxnxLxR(3-2)PxNb式中:C——梳理度(齿/根);n锡林转速,r/min;N——锡林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