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活性污泥异常对策指引

【精品】活性污泥异常对策指引

ID:43603090

大小:15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1

【精品】活性污泥异常对策指引_第1页
【精品】活性污泥异常对策指引_第2页
【精品】活性污泥异常对策指引_第3页
【精品】活性污泥异常对策指引_第4页
【精品】活性污泥异常对策指引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活性污泥异常对策指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象可能原因检测项目对策1.曝气池表面有剧烈的搅流及沸滚现象,出现大于1.8公分或更大的气泡".过度曝气,致溶氧过高或胶羽被剪碎破坏".曝气池内溶氧度应维持在1.0-3.0mg/L之间“•降低空气量。维持溶氧度在适当范围2.曝气池表面曝气不均匀,池中有死角或不充分的搅拌混合2a.散气器堵塞2b.曝气不足而致溶氧过低而有腐败的臭味2c.污泥于终沉池中停留过久2a.(1)检查维护卡上次散气器清理日期⑵当场检查池中之散气器是否堵塞2b.(1)检查溶氧,整个池子溶氧应在1.0-3.0mg/L之间(2)检查曝气池是否充分混合2

2、c.检查回流污泥量和终沉池污泥厚度2a.⑴若超过一年未清理,应立即清理⑵若有多个堵塞,宜清理池中之全部散气器2b.⑴增加空气流量以维持适当溶氧浓度⑵计算散气器支管之单位长度空气流量,每公尺长度最少应在0.185cm以上2c.调整回流污泥量及废弃废弃污泥量,以维持终沉池污泥厚度在0.3〜1公尺之间3.曝气池有机负荷或水力负荷无明显改变下,使用过量的空气仍难以维持适当的溶氧浓度。3久曝气系统管线泄露3b.散气器堵塞,空气从散气器支管喷出,导致散气器支管附近水面产生局部翻腾现象3久检查管线和接点,听听是否有漏气声或用肥皂水

3、试验接头处是否起泡沫。3b.(l).检查维护记录散气器上次清理时间(2).现场检查散气器堵塞情形3a锁紧接头螺栓或更换接头垫圈3b.⑴若超过一年未清理,应即清理(2)若有多个堵塞,清理池中之全部散气器现象可能原因检测项目对策4.污泥胶羽轻而流出终沉池局部有云状的均质污泥群上浮。混合液做沉降试验时,沉降相当良好,上澄液清澈4久过度曝气。微细气泡附着于胶羽而造成污泥上浮4b.终沉池整流井或板损坏引起之水流不均匀4c.终沉池底部污泥派出异常,致污泥界面太高4d.刮泥设施操作异常,刮泥功能有异4e.污泥排出速度太低,导致污泥

4、淤积底部4f.空气或气体陷入污泥胶羽中,或发生脱氮现象4g.温度的对流4久检查曝气池溶氧应在1.0〜3.0mg/L之间4b.检视整流后之水流是否均匀4c.检视回流污泥或废弃污泥泵和输送管线之全部或有部分堵塞。4d.检视污泥刮集系统机件如刮板链条和链齿轮橡胶滚轴的破损或磨损4e检查终沉池污泥厚度4F.做污泥沉降性试验并在污泥沉降是轻微的搅拌,看是否释出气泡若有气泡释出检查终沉池放流水PH及N系统浓度处理程序是否有硝化及脱硝作用4g.检查终沉池从剖面之温度和溶氧浓度变化也.降低空气量只维持适当之范围4b.修理或更换破损部

5、分4c清理阻塞管线4d.修理并视需要更换零件4c.调整回流及废弃污泥量与污泥手机机构的速度,以维持污泥厚度4f.⑴若无硝化脱硝作用,参考其他可能原因1久和现象10•之对策(2)若处理程序有硝化情形,参考7久检测及对策4g.若终沉池表面和底部的温度差超过1〜2度,宜考虑增设曝气池和终沉池5.终沉池有局部的绒毛般的均质污泥上浮。混合液做沉降性试验时,沉降缓慢,上清液有零散污泥5a.因MLSS浓度太低,曝气池超负荷,导致污泥不成熟,密度低。5b.因进流C()D突增,使曝气池超负荷5a.检查并监视下列变异倾向(1).MLSS

6、浓度减少(2).STR减少(3).F/M值的增加(4).溶氧偏低(5).菌相观测5b.检查进流量及COD浓度,作茵相观测5a微生物相观测为第二群生物时,依最低F/M比,增加回流污泥量每天增加20%左右。直至恢复MLSS并增加曝气量至D()为1〜3ml/L微生物相观测第一群生物时则应再植种部分污泥5b.如为暂时性偏高则依上述对策因应,如为长期性增加,则应再重新记录各项参数并统计器趋势,以调整操作参数。现象可能原因检测项目对策6.污泥膨化,均化云雾状状翻滚的污泥上浮遍及整个终沉池,混合液组偶沉降试验时沉降缓慢,且不紧密,

7、但上澄液相当清澈。6久不适当的有机负荷或溶氧浓度6a.检查并监视下列变异倾向(1).MLSS浓度减少(2).STR减少(3).F/M值的增加(4).溶氧浓度改变(5).PH降低(6).正常情况下,SV1突然增高(7).微生物相观测62.降低空气量。维持溶氧度在适当范围⑴.以每天不超过20%之情况下减少废弃污泥量,直到处理程序MLSS达到正常控制为止(2).暂时增加回流污泥且以减少终沉池的污泥溢流排出,直到正常操作控制为止⑶.整个曝气池溶氧浓度应大于().5mg/L,最好在l~3mg/L间,并调整PH于6.8〜7.2之

8、间6b.丝状菌6b.显微镜观察混合液和回流污泥,设法鉴定丝状菌是真菌或细菌及其种类,若鉴定是真菌,检查可能引起问题之工厂的排放废水,若鉴定是细菌检查进流废水和厂内回流到处理程序的回流水,以找出大量丝状菌的来源.6b.若丝状菌存在,参考上述可能原因6。强制执行排入废水管理条例,排除该类废水干扰,同时参考下面对策进流废水加5-10mg/L氯,若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