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

ID:43598575

大小:101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11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_第1页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_第2页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_第3页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_第4页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探究SMSI—简介机理的探究结论SMSI应用SMSI—简介1978年美国S.J.Tauster报道了担载在TiO2上的第8族贵金属(Pt,Pd,Ir,Ru,Rh等)存在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金属负载型催化剂:金属:第八族贵金属如Pt,Pd,Ir,Ru,Rh,Ni,等;载体:过渡族金属可被部分还原氧化物如TiO2,V2O3,Nb2O3,Ta2O5,等。预处理方式:高温(≥500℃)氢气氛还原处理,近年来研究发现在高真空高温煅烧也可形成SMSI作用。SMSI机理探究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用量化计算、电镜、X光电子

2、能谱、X射线粉末衍射、俄歇电子能谱、同步辐射、电子顺磁共振、程序升温脱附等多种工具对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不同于催化剂体系发生强相互作用的机理不同,因此,还没有定论。在诸多研究中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解释这种现象的:金属间成键;特殊的形貌结构;电子效应;载体对金属的包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倾向认为载体对金属的包覆是产生金属-载体强相互用的主要原因,并且同时伴随着金属与载体间电荷转移的重要作用。金属间成键特殊的形貌结构经研究发现Pt/TiO2催化剂上原来均匀分布的Pt颗粒,氢气气氛下高温处理后可发生迁

3、移聚集构成三维多面体,并认为Pt出现的这种规整形貌特征与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存在着平行关系.总而言之,金属簇特殊的形貌特征为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产生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电子效应电子效应研究表明,金属与载体间电荷转移也是产生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以Pt/TiO2为例,发现Pt/TiO2高温处理后,低价钛离子物种和铂之间可发生化学作用,使Pt中心变为富电子中心。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机理示意如上图所示,在高温氢处理后,载体TiO2本身能够与氢发生某种形式的键合,生成低价含氢钛物种,并向Pt金属传递电荷,使Pt原子在室温解

4、离吸附氢分子的能力减弱或丧失,同时产生Pt2TiO2-H体系的储氢作用,抑制室温吸附氢。根据体相电导和X光电子能谱数据分析,作者认为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是由于TiO2体相的导带电子容易隧穿薄的TiO2层到达Pt颗粒表面,被Pt捕获后形成带大量负电荷的Pt颗粒,Pt-具有好的解离H2的能力,但与H原子形成的键很弱的原因造成的。载体对金属的包覆在300℃氢还原,A峰没有明显的减弱,在500℃氢还原A峰强度明显减弱,表明有CeO2-x生成,在500℃下排空氢,A峰的强度没有明显变化。图中显示了初始样品中的Ni在300时被完全还原到金

5、属态,在500时Ni的3p信号明显减弱,与CeO2-x的形成相对应。这显示在催化剂的表面没有Ni颗粒的存在。载体对金属的包覆载体对金属的包覆载体CeO2被部分还原对应着Ni的XPS信号的消失,说明CeO2-x迁移到Ni颗粒上;迁移效果在500时排空时消失,这说明迁移有可能是CeO2-x与H形成类氢物种促进CeO2-x向Ni上迁移。结论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人们已经对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如在产生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的机理方面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即普遍认为被部分还原物种对金属的包覆是产生SM

6、SI的主要原因,并可能同时伴随着电荷转移这一重要作用。SMSI-应用催化剂的SMSI态对烃类的加氢、脱氢反应,其活性和选择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对有CO参加的反应,如CO+H2甲烷化反应,CO+NO反应,其活性得到很大提高,选择性也增强。这后面一类反应的结果,从实际应用来说,利用SMSI解决能源及环保等问题有潜在意义。Thankyouforyourtim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