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六味地黄丸临床新用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六味地黄丸临床新用浅析六味地黄丸临床新用浅析【摘要】目的:六味地黄丸由北宋时期的著名中医学家钱乙创制,原以治疗小儿发育不良。因其组方独具特色,疗效肯定,其临床主治病证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辨证为肾阴不足,肝肾亏虚,或兼有虚火上炎的内、夕卜、妇、儿等临床各科疾病,为“异病同治”代表方剂之一。文章通过冋顾近年来六味地黄丸的临床研究概况,从辨证指导、文献方解、适应病症、应用体会等方面对六味地黄丸做一阐述,为其有效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六味地黄丸肝肾阴虚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
2、-0474-01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出自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本方原为治疗小儿因肝肾不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证候而设立经过后世医家对此方的发展创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作者根据临床经验体会,结合有关文献,对六味地黄丸的临床新用途作简要介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1作用机制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六味中药组成,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心烦失眠、手足心热、神疲倦怠等证。六味地黄丸的组方独具特色,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为主药,以山茱萸补养肝肾,山
3、药补脾固肾涩精为辅药,此为“三补”;佐以泽泻、茯苓淡渗利湿,牡丹皮清泻肝肾虚火,此为“三泻”;本方以补为主,故“三补”用量重而“三泻”用量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肾虚病人抗疲劳、耐低温和耐缺氧能力,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细胞凋亡,抗氧化等作用[1]o2临床应用2.1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六味地黄丸对内科疾病尤其在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老年性痴呆、等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2.1.1治疗糖尿病: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接近10%,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六味地黄丸对于糖尿病具有辅
4、助治疗作用。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蛋口的排出,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临床应用六味地黄丸18g,每Fl2次(bid),连续服用3—6个月。一般服用7〜10天患者可见症状减轻。治疗前后测血糖、尿糖水平具有明显改善。药理研究显示,山茱萸加牡丹皮、山纱加茯苓可降低血糖水平,熟地、山药、山茱萸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利用而发挥降糖作用。2.1.2治疗高血压:六味地黄丸是较安全平稳的降压药,熟地有强心作用,牡丹皮、III茱萸、泽泻有降压作用,茯苓、泽泻、山药有利尿作用。六味地黄丸补肝肾之阴,清肝肾Z火,肝肾阴阳平衡,诸症自灭。六味
5、地黄丸口服9g,bid,配合复方利血平片,对舒张压偏高者有较好的疗效。本方在治疗高血压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功能。2.1.3老年性痴呆:痴呆是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目前该病在临床上治愈较难[2]o六味地黄丸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对老年性痴呆有一定治疗作用。本晶对进行性和退行性健忘症患者具有预防效果,适用于正常老化及早老性痴呆,特别是对神经衰弱、易忘事和学习能力差者有明显疗效。木品9克,tid,温开水送服,30FI为1个疗程。2.1.4治疗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有病毒引起。六味地黄丸对人体免疫功能
6、及微量元素有明显的影响,因而对治疗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小儿及成年人反复感冒有明显效果。取本品9克,bid,温开水送服,连续服用1个月。2.1.5顽固性失眠:本品对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失眠患者有一定的效果。用法是:取本品9克,tid口服,15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2.2六味地黄丸在五官科的应用:六味地黄丸可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口腔溃疡、牙周脓肿、慢性咽炎、老年性白内障等。2.2.1过敏性鼻炎:六味地黄丸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敏介质的生成,起到双向调节作用。用六味地黄丸加酮替芬治疗过敏性鼻炎,停药后疗效维持吋间长。2.2.2治疗慢性口腔溃疡
7、:六味地黄丸9g,bid,佐以左旋咪呼50mg,bid,每周连服2H,1~2周为一疗程,连服3〜5个疗程。2.2.3老年性口内障:口内障患者服用本品可明显提高视力,改善视物模糊、晶状体混浊等症状。用法同上,可连服1〜2个月。此外,木品对外伤性角膜溃疡、睫状体青光眼综合征也有•定疗效。2.3治疗皮肤外科疾病:六味地黄丸治疗老年性皮肤痛痒证、原发性干燥综合症、慢性腰腿痛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2.3.1老年性皮肤痛痒证:六味地黄丸9g,bid,加益母草冲剂15g,bid,10天为1疗程,可改善症状,有效率达95%。2.3.2原发性干燥综合症:本病是一种以
8、侵犯全身外分泌腺为主的自身免疫病,可造成全身多系统受累,表现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脏、皮肤黏膜、血液系统、关节肌肉等多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