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优化工学结合的对策探讨

关于优化工学结合的对策探讨

ID:43582480

大小:38.0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11

关于优化工学结合的对策探讨_第1页
关于优化工学结合的对策探讨_第2页
关于优化工学结合的对策探讨_第3页
关于优化工学结合的对策探讨_第4页
关于优化工学结合的对策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优化工学结合的对策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优化工学结合的对策探讨摘要:工学结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将现实的工作情境引入教学,这给企业管理、学校教学、教师评聘、学生评价带来许多新问题。工学结合需要协调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需要合理定位学生角色,确保学生利益。因此,应对优化工学结合的政策加以探讨。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3-0023-04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2、国家屮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并不断强调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企业参与性不高、以工代学、以劳代工等现象,难以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初衷。为此,需要更加全面地理解工学结合的概念并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一、工学结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1903年,英国桑德兰德技术学院(SanderlandTechnicalCollege)开始实施“三明治”教学,被誉为国外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源起。此后一百多年,工学结合教

3、育模式经久不衰,出现了多种形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俄罗斯的“教学生产联合体”以及日本的“产学结合”等等。2005年以来,在我国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屮,“工学结合”概念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2005年颁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国家政策推动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需求影响下,工学结合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垂要话题,各种模式层出不穷

4、,反映了工学结合在理论层面内涵的不断丰富,在实践层面形式的不断创新。然而,山于对工学结合的认识程度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从理念上深入了解工学结合的实质与内涵。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中的内涵不断丰富。2006年,陈解放撰文对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以及半工半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工学结合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基本特征是现代性、职业性、市场性和大众性,工学结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实现工学结合目的的关键条件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市场化运作”。周明星等人认为,工学结合是“充分利用学校

5、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教育模式,其特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木训练与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目的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周龙军根据一般意义上工学结合的概念,区分了工学结合实践中浅层次结合与深层次结合的表现形式,提出深层次结合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渗透式”的一体化工学结合。2012年,王喜雪运用政策分析理论对现代学徒制和我国的工学结合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二者在政策H标上是相同的,但是从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来看,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比我国的工学结合更贴近行业企业,因而效果也更加

6、明晰可测。综合各家观点可见,工学结合将教学情境扩展至行业企业,融合了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机构与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工学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同时提高职业教育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工学结合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屮心的教育形式,在空间上突破了学校限制,将现实的工作情境引入教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二、优化工学结合需协调的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工学结合跨越了企业经营与学校教育两种活动的界限,使得组织结构、功能定位、成员角色发生了一定变化,给企业管理、学校教学、教师评聘、学生评价带来一些新问题

7、,能否承认并协调好彼此利益,关系到工学结合能否深入实施。(一)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现代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形式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同时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仅凭经验和直接的生产技艺就可以从事生产劳动,经济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不明显,教育形式和教育目标单一,主要培养统治阶级所需的管理人才。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和现代生产技术的尖端化、精细化和复杂化,客观上需要大量掌握科学技术及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教育

8、目的不再局限于培养脱离生产劳动的官吏和知识分子,教育逐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始超越课堂教学与书本知识的局限,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进行整合,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呼之欲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