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77527
大小:139.2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1
《高三语文复习要点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复习要点汇总论述类文本阅读要点回顾一、什么是论述类文章“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论述类”文本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侧重于新闻性、考据性、议论性,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二、论述类文本命题陷阱1.偷梁换柱。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
2、2.张冠李戴。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彖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3.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牛的H的。我们在做题时,要注意有关范围的表述,判断是“个别”、“部分”还是“全部”,不能以偏概全。4.是非颠倒。所谓是非颠倒,也可称为“指鹿为马”,就是选项屮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5.强加因果。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
3、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6.超前判断。超前判断在试卷中往往表现出为两种情况,—是弄错时态,如将“将來如此”说成了“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7.无屮生有。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8.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tl的。9.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10.喧宾夺主。所谓“喧宾夺主”是指选项屮所列
4、的内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但只有一个是阐释概念的主要原因,其他项虽不算错,但都是次要原因,这样放在一起T•扰考生,起到噴宾夺主的作用。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指津(一)树立一种观念。论述类阅读考察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和关的知识。因此,我们在做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和关的ILI有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二)具备两种心理状态。一是专注。做题时精神要高度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解题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岀判
5、断。二是仔细。科技文阅读的所设的题目虽然其涉及的所有信息均來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止确的;而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语句和符,却因在极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耍求我们必须认真仔细,马虎、大意是万万不可的。(三)明确五个步骤。1.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
6、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踞作品主旨的天机"总Z,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细读试题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据试题仔细审准题意,弄清题冃耍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淸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要善于从题干中搜寻隐含的信息。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jg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乂
7、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十去揣摩命题的恿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十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最终,我们耍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0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拾等,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小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1.题文对应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
8、题意,从原材料屮找Hr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2.筛选答案做客观题筛选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覽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人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预见性变成现实性,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等。3.准确判断对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