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71468
大小:5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11
《输送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输送线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项目提出的理由立足当前,我国在一些重大领域和项目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展望未来,我国的装备制造还需整体向高端攀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需要更广泛、更深入地全面推进;尽快在全国形成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战略指引、全民推动、成果示范的良好社会氛围。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发展也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竞争力,依托“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已成普遍共识。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引下,一系列相关政霓措施密集出台,支持力度之强大、指导方向之明确、任务目标之具体,前所未有。全社会凝神聚力,共同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氛围已然形成
2、。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输送线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齐齐哈尔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齐齐哈尔某某工业园,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工程项目建设。(二)项目建设地概况齐齐哈尔,别称鹤城、卜奎。是黑龙江省下辖地级市,也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齐齐哈尔是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中国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具有独立立法
3、权的城市,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的中心,辐射黑龙江省西部、吉林省西部以及内蒙古北部。有着8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黑龙江省省会史。齐齐哈尔地处东北松嫩平原,位于东经122至126度、北纬45至48度,位于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东临大庆市和绥化市,南接吉林省白城市,西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与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中俄口岸城市黑河市483公里。下辖1市8县7区,幅员4.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7.3万。湿地
4、保护区之一也是鹤类栖息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区东南32千米处。201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齐齐哈尔某某工业园建设,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34677.33平方米(折合约51.99亩),净用地面积34677.33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51.99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输送线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输送线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
5、建筑系数61.02%,建筑容积率1.3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1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57.49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8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比约为20%,跻身世界制造大国。与此同时,大而不强则是中国制造的痛点。(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未来5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
6、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基因组学及其关联技术迅猛发展,精准医学、生物合成、工业化育种等新模式加快演进推广,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大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拓展,新能源革命正在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深度融合,数字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促进优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正在兴起。以上
7、领域的加速成长,必然需要资本的推波助澜,从而诞生众多的投资机遇。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2017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中国经济的换挡已经临近完成,新生力量将会在未来几年重新把中国经济拉上一个新的台阶。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此时的投资机遇将是历史性的,值得把握。(三)经济新常态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一方面,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求生态”“盼环保”的意识深入人心,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决定着群众生活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