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达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基础夯实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52330040)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隋及初唐时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指的是三省六部制的创制,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答案C2.下面是中国
2、某一朝代政权结构图。根据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朝代是( )A.元朝B.宋朝C.明朝D.清朝解析行省制度始创于元朝,A项正确。答案A3.李世民创制度、立谏言、重法制,分化决策权力,避免一言堂,用法治与权力制衡管理天下。其中“权力制衡”主要是指( )A.完善科举制B.实行三省六部制C.善于用人纳谏D.出现“贞观之治”局面解析四个备选项皆为李世民在位时的史实,但只有三省六部制与“权力制衡”内涵相符,故选B项。答案B4.《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3、 )(导学号52330041)A.实现了中央集权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解析转运使的主要职责是将地方的绝大部分赋税运送至中央,这一举措的直接影响是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答案D45.右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①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B.中书省C.行中书省D.枢密院解析由图中的“行省”可推断这是元朝的行政区域图,①区域在大都附近,应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答案B6.《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拯以枢密直学士
4、权三司使。……数日,拜枢密副使。”包拯在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导学号52330042)A.监察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管理财政、监察百官、管理军政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察百官D.监察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解析由材料“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可以推断出御史中丞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司使和枢密使是分管财政和军政的,故选A项。答案A7.“此时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或审覆、或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上述材料
5、中的“此时”是指( )A.西周B.唐朝C.宋朝D.元朝解析A项明显错误,排除;唐朝的三省六部“取决于或出令、或审覆、或执行的程度环节分工”,与材料相违背,排除B项;元朝丞相权力较大,没有进行事权分割,排除D项。材料所述现象与宋朝相符,故选C项。答案C8.《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解析由题干材料“《汉书》记载”“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可知,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汉代实行的察举制。A项世卿世禄制是先
6、秦时期的选官制度;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D项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答案C能力提升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B.实行“推恩令”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4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答案B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
7、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C.宋代忙于战争,疏于维修城郭街道D.宋代财政集中于中央,地方经费困窘解析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消除藩镇割据的积弊,从军事、行政、财政等各方面极力削弱地方,故而造成题干所述现象。答案D3.(2015课标全国Ⅱ,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导学号52330043)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
8、沿用D.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