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2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2

ID:43546798

大小:88.64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9-10-10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2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2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2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2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十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①不同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

2、镇。(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运河航运地位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结合部。★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超市、连锁店等。★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人们出行范围扩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诞生。★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售货等

3、得到发展。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1、崇拜自然一一采猎文明一一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3、征服自然一一工业文明一一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4、谋求人地协调一一当今社会一一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①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开发”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节约和综合利

4、用,寻找新的代替品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一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耗资源的速度超过其再生速度;(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原因是:①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经济技术水平低,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行环境保护;(三)主要环境问题一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1、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一一污染源:工业生产、家庭生活、交通工具①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温室气体有C

5、02、CH4、N20、03等。火山灰、植树造林能减弱气候变暖的趋势。★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耕地减少,风暴潮和盐碱化加剧。中纬度地区一一蒸发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扩大,农业种植面积缩小。①酸雨(雾、雪)"空中死神":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危害:对水体,对土壤,对生物,对建筑物的影响。②臭氧层破坏(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水(来自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各种洗涤水,包括氮、磷等)(1)土壤污染:(2)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害:污染

6、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响卫生传播疾病★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利用;填埋;堆肥(发酵、高温杀菌)焚烧(发电)等2、生态破坏:破坏生态平衡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1)生物物种锐减①现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快。(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发生在热带雨林)O★生物的作用:①经济方面一为人类②生态方面一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生命支持系统。生态平衡失调。(1)森林资源破坏——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面积减少的原因:开荒、开矿、薪柴采集、放

7、牧和空气污染(1)湿地减少一一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①湿地的作用:经济作用提供食物、水源,航运、养殖、旅游、灌溉等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湿地中的泥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机物,不参与大气C02的循环,成为炭库,可缓解“温室效应”)②湿地减少的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沉积;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沼泽)水量减少;围湖(海)造田,使湖泊、滩涂面积缩小;水体富营养化,使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丧失。(4)土地荒漠化①沙漠化的表现:耕地、林地、草地、湿地缩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区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

8、干旱、半湿润地西北沙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疏松;多风(暴雨、鼠害等)★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导致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防治的主要措施:I•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建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II.生态恢复和建设:★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绿洲地区:封沙育草(外围);植树造林(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内部)。◊在缺乏水源的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