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中医诊断学笔记_图文

[终稿]--中医诊断学笔记_图文

ID:43540778

大小:263.90 KB

页数:104页

时间:2019-10-10

[终稿]--中医诊断学笔记_图文_第1页
[终稿]--中医诊断学笔记_图文_第2页
[终稿]--中医诊断学笔记_图文_第3页
[终稿]--中医诊断学笔记_图文_第4页
[终稿]--中医诊断学笔记_图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终稿]--中医诊断学笔记_图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节问诊一、问寒热(一)、寒热的概念寒,指病人口觉身寒怕冷。加厚衣被,或近火取暧,寒冷不缓解者,称为恶寒,多见于表证;加厚衣被,或近火取暧,寒冷可以缓解者,称为畏寒,见于里寒证;恶风:遇风觉寒,避之可缓。热指体温增髙或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或某局部发热。(二)、寒热的机理寒热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寒邪致病,多见恶寒症;热邪致病,多见发热症。机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所以问寒热,就可以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三)、常见的寒热及临床意义1.恶寒发热:指病人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的症状,是诊断表证的重要

2、依据;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部分里热证也可能出现恶寒发热,如疔疮,热邪内陷、邪正斗争。)兼症病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表寒证发热兎恶寒轻微汗出、面红、咽喉肿痛、脉浮数等表热证发热轻而恶风自汗、脉浮缓等表虚证2.但寒不热:只感怕冷不觉发热,多见于里寒证新病恶寒外感病初期(风寒表证)阳气郁遏机体失于温煦寒邪直中脏腑(里实寒证)久病畏寒素体虚弱阳气虚衰久病伤阳3但热不寒:指病人只发热不觉冷,或反复发热者,多属阳盛或阴虚所致属里热证(也有表里同病、虚阳外浮等)。壮热:身发减热,…持续丕退,其至不恶寒,反恶热者。正盛邪实,邪正斗争剧烈

3、,里热亢盛,蒸达于外(*表证阶段忌用冰敷)。①伤寒病阳明证(风寒表邪入里化热);②外感温热病气分阶段(风热内传,邪正相捕)。潮热一定时发热,或定时热戻,如潮汐Z有定时者阳明潮热热势较高常于n晡申酉z时(下午3—7点)明显(日Hili潮热)阳明腑实证,因邪热入里,与胃肠糟粕互结湿温潮热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不觉热,扪Z稍久即感灼于-),午后尤甚湿遏热伏,热在湿中,难以透达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B觉其热£1骨内向外蒸发(骨蒸潮热)阴液亏虚,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或热入营分微热一热势不高,或仅口觉发热,体温不高特点兼症病机气虚发热长期微热,烦劳则甚神

4、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脉虚脾虚气陷,清阳不升,久郁而发热血虚发热发热而面白无华阴虚发热长期微热盗汗,濒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阴液亏虚,阴不制阳,焜热内生气郁发热情志不舒,时有微热急躁易怒,胁肋胀病,脉弦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化火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是指恶寒少发热交替发作-界限分明。为半表半里证的主要特征。①发无定吋:寒热往来,交替而作,发无时间规律。多见于伤寒少阳病。②发冇定时:寒战和高热交替发作,发冇规律,一口一作,或两、三H-•作。伴有剧烈头痛,口渴多汗等症,见于疟疾病。二、问汗(汗:调和营卫、滋润肌肤、调节体温、邪出之路,气化通

5、畅之征)(一)、表证有汗无汗1、表证有汗:①外感风/热之表热证,风性开泄,热性升散,热蒸津液外泄;②外感中风表虚证,风性开泄,(气虚而致)玄府开张,勝理不密邙II气亏虚、卫表不固),津液外泄。2、表证无汗:见于外感风寒Z表寒证,寒性收引,玄府闭塞;寒湿束表证:寒湿袭表,勝理闭塞。(*燥邪:无汗或少汗)(二)、里证有汗无汗里证无汗:①里实寒证一寒主收引,玄府闭塞;②外感温热病一邪热耗伤营阴,汗出无源;③阴血亏虚证一阴液亏虚,汗出无源,津血亏虚,化汗乏源;④里虚寒证一阳虚无力蒸化津液,阳气亏虚,无力化汗。里证有汗:多为里热证。亦有里虚证:阳气亏

6、虚、卫表不固而汗(亡阳);阴虚内热,蒸化津液外泄。(三)、儿种特殊汗岀1.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一一阴虚证;阴虚阳亢,卫阳入里,表液失其固卫而汗出。2•自汗:醒的时候经常(日间)汗出,活动尤甚一一气虚证;阳虚证。卫阳不固。3.绝汗:脱汗,病情危重,突然大汗不止。冷汗淋漓如水,若大都决堤,亡阳汗出;汗热如油黏手,亡阴n4.战汗:患者先恶寒战粟而后汗出一一止气聚血战邪,正邪剧争。预后:汗出热退,脉静身凉一一向愈;汗出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一一病情恶化5.冷汗:6.热汗:热证7.黄汗:色如柏汕,湿热。*人汗:①蒸蒸发热,汗出不已一里实热证;

7、②冷汗淋漓,神昏肢冷一亡阳(四)、局部有汗头汗:①头面汗多,兼面赤心烦,口渴舌红一上焦邪热,向上蒸腾;②头汗兼身重陀痞,舌红苔腻一屮焦湿热;③头额冷汗如珠,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一广阳(虚阳上越);④头汗如油,高热烦渴,脉细数疾一广阴。心胸汗:虚证(心脾两虚或心肾不交),阴虚阳亢;手足心汗:阴虚内热;或阳明燥热,脾虚肠中有燥风;多见脾胃虚弱或易紧张;半身汗:邪阻经络,气血运行不周;(汗出方正常,无汗处为病变部位)如阴部汗:下焦湿热。三、问疼痛(一)、疼痛产牛的原因和机理1、实性疼痛(实证):实邪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因外感六淫、气滞、瘀血、痰浊、

8、食积、虫积等阻滞脏腑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不通则痛。”多见新起、拒按、阵法。2、虚性疼痛(虚证):因气血不足,阳虚或阴楷亏损,脏腑经脉失养所致。“不荣则痛。”痛时间较长,痛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