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39884
大小:63.37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10-10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书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书目文学史及总论1.袁行需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2.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郭丹《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上下册)学林出版社,2005年7月。4.林棱甲,朱希祖,吴梅著《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本书辑录早期北京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三种,即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朱希祖的《中国文学史要略》以及吴梅的《中国文学史》,感性而全面地呈现出20世纪初出现的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
2、文学史以及首开文学史教学的北京大学的风貌。5.游国恩《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本书是作者20世纪40年代在武大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时的讲义。全书共分4卷,包括:周前.周、秦、两汉、三国和宋文学。6.李中华《中国古代文学风貌与文学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本书包括学术思潮与文学风貌、封建政治与文人遭遇、宗教民俗与文学蕴含、文学观念与时代精神、文学休式与考证等五部分。7.李定广《古典文学新视角》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本书是
3、用当代新理论、新视角来研究、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系列成果结集。作者特别注意采用中西结合的理论观照,其文章大都有新颖的观点,或推翻前人成说,或发前人所未发,或解决旧问题,或提出新主张。既新人耳目,又言之有据。8.汪小洋、孔庆茂《科举文休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3月。科举文休,即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使用的文章休裁、休式。作者从这一角度研究科举制的内涵.科举取士的观念及科举制下文学的发展。1.陈飞主编《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2.齐裕
4、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3.熊礼汇《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本书共分三编,主要介绍了两汉散文艺术孃变论、略论魏晋文风嬷变的文化动因、韩敌古文艺术精神论、论曾巩古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等。4.胥洪泉《中国古代散文简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中国古代散文简史》郭预衡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994年5.谭家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重庆出版社,2005年6月。本书
5、作者集研究中国古代散文40多年的结晶,既吸纳海内外的不同学术见解,又独抒己见,从先秦到近代,客观地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流变的总休趋势和轨迹作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其论述范围的阔大宽广、艺术剖析的色彩和意境、文献注释的丰富考究,较之以往的同类出版著作更为可观。6.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本书是对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年版陈玉刚等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修订。将原书时间的下限从原来的1949年,扩展到2001年,并且特别增添了目前资料较少的港台文学翻译的情
6、况。7.李生龙《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岳麓书社,2005年5月。本书作者从事道家研究20出版了长篇小说《道家演义》。岳麗书社再版《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时,作者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使之进一步完善。1.孙昌武《诗苑仙踪:诗歌与神粘信仰》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2.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3.赵敏俐《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本书从照顾各时代特点出发,从艺术生产的总原则出发,每个时代分别选取不同的问题展
7、开讨论,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各时代艺术主产特点,反映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内容的丰富性。全书共12章,导论和结语各一,以时代划分,从《诗经》至元曲,分别探讨了各肘代歌诗艺术的成就和特点。4.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5.高人雄《山水诗词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林家英序言6.彭漪涟《古诗词中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7.方有国《古代诗文今注辨正》巴蜀书社,2005年2月。本书对中学语文、大学语文、大学古代汉语、大学古代文学作品选等权威
8、教材中的注释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有误之处一一举证,颇有说服力。8.汪涌豪、陈广宏《快的人格与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本书在扼要介绍游怏的缘起、发展与衰亡基础上,着重从地域民俗学、文化人类学角度,对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一特殊人群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做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清理。由此,对其人格构成的方方面面,以及这种特殊人格的形成原因、正面与负面的影响,首度作了深入详明的论述。相较于著者所作的《中国游怏史》,本书更多的是择取一种横向的、逻辑的叙述方式,旨在通过游侠人格的梳理,进一步充实后人对其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