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37933
大小:66.94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10-10
《我国高校分析生创新团队建设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IABSTRACTII1引言1.1研究背景11.2研究意义21.2.1理论意义21.2.2实践意义21.3研究现状31.4研究目的31.5研究内容41.6研究思路41.7研究方法42研究生创新团队理论基础62」创新的理论基础62.1.1创新的基本内涵62.1.2创新与创造的关系72.1.3创新能力的基本内涵72.1.4创新人才的基本内涵82.2团队的理论基础9221心理学角度的理论基础92.2.2组织行为学角度的理论基础102.2.3自组织管理角度的理论基础102.3研究生创新团队的理论基础112.3.1研究生创新团队的概念112.3.2研究生创新团
2、队的内涵122.3.3研究生创新团队的特征133研究生创新团队的构建153」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的意义153.2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的类型153.2.1导师驱动型团队163.2.2了-p页马区药!1^-1•••••••••••••••••••••••••••••••••••••••••••••••••••••••••••••••••••••••••••••••••163.2.3兴趣驱动型团队173.2.4项目驱动型团队173.3研究生创新团队的构建原则183.3.1创新性与实践性183.3.2基础性与前沿性193.3.3目标一致性与技能互补性193.3.4稳
3、定性与可持续发展性193.4构建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的途径203.4.1以开放式实验室为平台构建团队203.4.2通过研究生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团队213.4.3依托重大学术活动构建团队223.4.4依托“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构建团队223.4.5结合企业研发项目构建团队234研究生创新团队的培养254」影响研究生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因素254.1.1影响团队创造力的因素254.1.2影响研究生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因素254.2培养研究生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方法274.2.1创造校园创新环境274.2.2提供团队科研创新的基本物质保障284.
4、2.3构建通畅的团队交流机制284.2.4建立有效激励机制294.2.5完善团队成员知识结构294.3培养研究生创新团队的协作能力的方法304.3.1团队实践教育法304.3.2示范教育法314.3.3团队决策法315结论与展望325.1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325.2未来研究的展望33致谢34参考文献35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381引言1.1研究背景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渴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Z林”。事实证明,创新是社会
5、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要在2020年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建立创新型国家,首要的就是要有创新型的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创新平台的投资效益,凝聚并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提升高校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有计划地在高校支持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从2004年至今教育部己投入7.35亿资助了245个高校
6、创新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研究生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要来源,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坚力量。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对国家创新体系有着重要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国家创新体系具有乘数效应①。纵观当前用人单位的各种招聘启事,无一不对研究牛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随着近年研
7、究牛大幅扩招,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研究生创新能力也相对不足,具体表现在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国际学术榜论文数量偏少、学术成果质量不高、原创性成果稀少等方面②。另外,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FI前在读研究生屮独生子女的比例较大,其成长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具有更强的自我意识,自我中心意识往往更易膨胀,团队协作意识较弱③。因此,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鉴于高校创新团队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研究生创新团队应运而生,并成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渠道。在教育部“研究生教育①王锐兰,王鲁捷.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研究生创新能
8、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1,(10):45-48.②吴宏翔,熊庆年,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