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为例

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为例

ID:43532375

大小:1.64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10-10

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为例_第1页
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为例_第2页
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为例_第3页
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为例_第4页
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大牛地气m盒三气藏为例姓名:王曦莎中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油气HI开发地质指导教师:闫长辉20100601低孔低渗低压气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以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为例作者简介:王曦莎,女,1983年11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闫长辉副教授,2010年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油气田开发地质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摘要储层流动单元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级次上的、空间三维连续分布的、具相似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特征和流体本身渗流特征的储集岩休;是多种地质作用综合所形成的储集

2、休成因单元,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后期改造作用等的综合产物。流动单元的研究和划分,可合理评价储集层,进而预测储集层分布和剩余油气的分布。本文在对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方法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对储层流动单元的系统研究,包括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研究、流动单元综合评价、流动单元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索、流动单元与油出开发动态相关关系分析等。并以大牛地气出盒三气藏为例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实例研究。在对国内外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及手段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区的实际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充分应用前人研究成果及本区详尽的测井的资料,提岀应

3、用多参数聚类分析方法对本区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划分过程屮主要选取沉积微相相型、泥值含量、孔隙度、渗透率、油藏品质指数RQ1,流动带指数FZI等6个参数对本区划分出1、2、3三类流动单元类型。在聚类分析的结果上利用判别回归验证聚类结果的可靠性,经过验证,可靠性较高,为95.5%o通过对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结果分析发现,1类流动单元属于本区较差的流动单元类型,泥岩夹层发育,孔渗性相对较差,喉道类型属于细吼微吼,区内非均质性相对较弱;2类流动单元属于屮等的流动单元类型,泥岩夹层发育屮等,主要分布于河道主线两侧附近,喉道类型

4、以屮吼为主,非均质性变强;3类流动单元为本区最好的流动单元类型,非均质性较强。在纵向四个小层中,H广小层、HF1小层中存在流动单元的井比例高,Hh小层、H严小层流动单元比例较低,泥岩等非储层的比例较大。流动单元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索是多种因索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描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在本区构造作用不明显,沉积作用对划分流动单元起决定作用,成岩作用对流动单元的划分起直接改造作用。沉积微相反映的是沉积微环境,而微环境乂是在沉积亚相带内具有独特的岩性、岩石结构、厚度、韵律性等剖而沉积特征及一定的平而分布配置规律的最小沉积单元

5、。因此,沉积微相反映了形成具有独特储层性质的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其不但控制砂体的非均质性,而且控制地下油水的运动规律。同一流动单元内具有相似的渗流特性,每个流动单元的渗透率、孔隙度等储层物性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同流动单元Z间储、渗能力差异显著,且有明显的边界。其小,3类流动单元储渗能力最好,沉积微相以心滩、滞留沉积为主,岩性较粗,由砾岩、含砾粗砂岩及粗砂岩组成,残余粒间空隙发育,是本区内最好的油气赋存流动单元类型;2类流动单元沉积微相以天然堤、决口扇,河道沉积为主,砂体主要为小、粗砂岩,是次一级的油气赋存流动单元类型

6、;1类流动单元储渗能力较差,泥质含量较高,沉积微相以河漫滩,决口河道沉积为主,岩性一般是小-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等,是最差的油气赋存流动单元类型。成岩作用改变原始砂体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大小,以及发育次生孔隙,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本区,砂岩的孔隙度、渗透率级差、突进系数越大,流动单元的屈性越好。1类流动单元的渗透率的突进系数和级差最小;2、3类流动单元渗透率的突进系数和级差较大。在本区内,非均质性越强,流动单元的展性越好。同时,齐类流动单元所在井的产能也具有较大的差别,总体来看,流动单元和单位有效厚度无阻流量

7、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单位有效厚度无阻流量:1类流动单元<2类流动单元〈3类流动单元;初期稳定产能:1类流动单元〈2类流动单元〈3类流动单元。但同时压裂改造作用对产能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地层系数越大,压裂规模越大,无阻流量越大,因此,1类流动单元小,渗透率较小的井但其地层系数较大,致产能较高,3类流动单元小,孔渗性较好的井但其地层系数较小,致产能较小。对本区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及研究,能够更深入的认识储层在平面上及纵向上的分布规律。根据井网密度将本区划分为三个区块,区块1位于四部边缘,井网密度最大为7.64口/kn?,说明该

8、区块部分井出现了井间干扰现彖;区块2井网密度为2.38口/km2;区块3顶点位于北部,支点位于东部边界的北部与小部,井网密度较小,仅为0.28口/km2,控制程度较低。在小层小,1类流动单元所占面积最大,井网密度最小,2类、3类流动单元所占而积较小,2类井数较多,井网密度最大,3类井数少,井网密度屮等。不同流动单元在生产动态上表现出不同的生产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