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525263
大小:470.0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09
《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统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统练试卷(含解析)2019.51.战国时期,魏文侯任用魏国人李悝、楚悼王任用卫国人吴起、齐威王任用齐国人邹忌、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公孙鞅、韩昭侯任用郑国人申不害,实行变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变法成为当时社会发展潮流②各国推行均田制为变法提供基础③变法有利于加强周天子力量④人才的流动推动了各国社会变革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说明变法成为当时社会发展潮流,故①符合;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排除②;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是要废除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生产关系,动摇奴隶社会
2、统治秩序,不利于维护周天子力量,排除③;战国时期,士阶层活跃,人才的流动推动了各国社会变革,故④正确。故选①④组合,排除ABD,选C。2.汉初,刘邦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同姓王国保卫中央政权,于是分封同姓诸侯,以保卫中央。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把王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此后诸侯王的子孙都得以成为列侯。汉武帝的做法A.与刘邦一样扩大了王国势力B.是“无为而治”政策实践C.体现出强化中央政权理念D.为中外朝制度奠定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是要分割王国势力,解除对中央的威胁,排除A,选C;汉武帝的做法是需求积极解决中央与
3、地方矛盾的办法,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政策实践,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管理问题,而非中央官制问题,排除D。3.下图名为《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收入额》,据此图可以得出A.北宋海外贸易收入一直上升B.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更高C.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海外贸易收入是两宋主要财源【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北宋海外贸易呈现上升趋势,但海外贸易收入额也有下降的年份,排除A;由材料来看,南宋海外贸易收入额整体比北宋更高,故选B;“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宋朝也不例外,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海外贸易战两宋财源的比重,无法得出D结论,排除D。4.1745年,陕西巡抚陈弘谋
4、颁布《劝民领种甘薯谕》:“陕省向无此物。陕民亦不知此物之可食而又易生……须各官先行觅地试种,或租民地试种。需地亦甚无多。听小民观看。一俟有收,民间见其可食,然后令民依种,自不费力。但不可相强。试成者奖之,不成亦不必问。”这表明A.美洲作物开始传入中国B.民众普遍抵制新的农作物推广C.陕西农业发展十分落后D.政府用行政手段引导农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1745年,陕西巡抚陈弘谋颁布《劝民领种甘薯谕》”,可知政府用行政手段引导农业发展,故选D。材料无法界定是1745年美洲作物开始传入中国的,排除A;B中的“普遍抵制”太绝对,排除B;材料没有比较陕西与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状
5、况,无法得出C结论,排除。5.1861年,恭亲王奕䜣在奏折中称:“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同时,他也提出“俟八旗学习之人,于文字语言悉能通晓,即行停止”。奕䜣意在A.揭露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B.减小旗人学习西方语言的阻力C.呼吁权臣了解外国的文化D.激发皇帝研究外国政体的热情【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可见是从外交的实际需要出发宣传学习西方语言,有利于减小旗人学习西方语言的阻力,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对权臣的
6、态度,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清朝皇帝的态度和做法,排除D。6.下图是载于1908年《戊申全年画报》上的漫画《自由》。画中两个懵懂小孩敲响了“自由”的钟,而一个老头却拼命捂住耳朵,害怕听到“自由”的声音。该漫画反映出A.儿童成为新思想传播的主体B.清政府大力宣扬宪政的思想C.辛亥革命推动自由观念传播D.社会上进步与守旧思想并存【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儿童”喻接受西方思想的先进的中国人而非年幼的中国人,材料中的“老者”喻拒绝接受西方思想问换的冥顽不化的中国人,可见社会上进步与守旧思想并存,排除A,选D。材料没有反映清王朝宣扬宪政的信息,排除B;1908年辛亥革命尚未开始,排除
7、C。7.1914年3-4月间,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详细讨论了《商律》《商人通例》《公司条例》《保息条例》《国币条例》《商事公断处条例》《商会法》等,提出了不少修改、补充和实施的意见。该会议A.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产生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开启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推动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的信息,排除A;经济立法有利于规范资本主义经济行为,从而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国民经济建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