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基本资料

地球的基本资料

ID:43506992

大小:17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09

地球的基本资料_第1页
地球的基本资料_第2页
地球的基本资料_第3页
地球的基本资料_第4页
地球的基本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球的基本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球的基本資料地球是離太陽第三近的行星,軌道半徑為14,960萬公里(1.00AU);直徑為12,756.3公里,在九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質量是5.9736x1024公斤。直到十六世紀的哥白尼時代之後,人類才瞭解到地球只不過是太陽系的另一顆行星而已。地球當然不需太空探測船才可認識,但是直到二十世紀我們才真正勾勒出整個地球的全貌。當然能自太空中取得它的影像是其中相當重要的因素,地球的太空影像對天氣預測,尤其是颱風(颶風)的預報來說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從太空看到的地球真是非常美麗。由化學組成成分及地震震測特性來看,地球本體可以分成一些層圈,以下就標示出它們的名稱與範圍(

2、深度,單位為公里):0-40地殼40-2,890地函2,890-5,150外地核5,150-6,378內地核地殼固態的地殼厚度變化頗大,海洋地區的地殼較薄,平均約7公里厚;而大陸地殼就厚得多,平均約40公里厚;地函也是固態,不過在它上部有一層極小部分熔融的區域,稱為軟流圈,其上的地函最頂部及整個地殼則稱為岩石圈;至於外地核是液態而內地核是固態。這些不同的層圈都是以不連續面為界,最有名的就是在地殼與地函之間的莫氏不連續面(Mohorovicicdiscontinuity)。地核地函佔有地球的主要質量,地核反而位居其次,至於我們生存的空間則只是整個地球極小的一部分而已(質

3、量,單位為1024公斤):大氣層=0.0000051海洋=0.0014地殼=0.026地函=4.043外地核=1.835內地核=0.0967534.6%鐵29.5%氧15.2%矽12.7%鎂2.4%鎳1.9%硫0.05%鈦地球是平均密度最大的主要星體。類地行星其它類地行星也都具有和地球類似的結構與組成,但其中也有一些差異:月球核所佔比例最小;水星核的比例最大;而火星及月球的函相對較厚;月球和水星沒有化學組成明顯不同的函與殼之分;地球可能是唯一可再分成內外核的。不地球的年齡地球的表面很年輕,只有5億年左右,以天文的角度來看確實很短。侵蝕作用及構造地質運動不斷地破壞又重建

4、大部分的地表,因而幾乎完全消滅了地表早期的地質記錄,例如撞擊坑,所以早期地球歷史大部分都已不見蹤跡。地球約有45至46億年老,然而目前已知最老的岩石只有大約40億年前,而且老於30億年的岩石非常罕見。最老的生物化石不老於39億年前,板塊有別於其它類地行星,地球的最外層(包含地殼及上部地函的頂端)被切分為數塊,「飄浮」於其下的熾熱地函之上,這就是著名的板塊構造運動學說。這個學說主要描述兩種運動:拉張與隱沒,前者發生在二個板塊互相遠離,其下的岩漿湧出而生成新地殼之處;後者則發生在二個板塊互相碰撞,其中一方潛入另一方之下,終至消滅於地函中之處。此外,也有一些板塊邊界是橫向錯

5、開式的相對運動或兩個大陸板塊硬碰硬地撞在一起。目前全球有八個主要板塊:歐亞板塊-北大西洋東半部、歐洲及亞洲(印度除外);非洲板塊-非洲、南大西洋東半部及印度洋西側;印澳板塊-印度、澳洲、紐西蘭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太平洋板塊-大部分的太平洋(包含美國南加州海岸地區);納斯卡板塊-緊臨南美洲的太平洋東側;北美板塊-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蘭;南美板塊-南美洲與南大西洋西半部;南極板塊-南極洲與南大洋。此外還有至少二十個小板塊,如阿拉伯板塊、科克斯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等。在板塊邊界的地震發生異常頻繁,將震央一一點出即可明顯看出板塊的邊界何在(右圖)。太陽風自由氧的存在也是地

6、球化學組成的一大特徵,因為氧是活性很強的氣體,照理說應該很容易就和大氣中其它元素相化合,地球上的氧氣完全是由生物作用產生及維持,若沒有生命就不會有自由氧。地球與月球之間的引潮力會使地球的自轉週期每一世紀增加約2毫秒,最新研究顯示在9億年前一天只有18小時,而一年則有481天。地球擁有適度的磁場,推測磁場是起因於液態外地核中的電流。由於太陽風與地球磁場及外層大氣的交互作用,極光於焉產生;而上述因素的不均衡造成磁極會在地表移動,目前磁北極位於加拿大北境。地球磁場及其與太陽風的交互作用也造成了范愛倫輻射帶(VanAllenradiationbelts),它是環繞著地球的成對

7、環狀帶,外型就像是甜甜圈,由氣體離子(電漿)組成,其外圈由海拔19,000公里延伸到41,000公里;內圈則介於海拔13,000至7,600公里之間。溫室效應地球大氣組成中,77%是氮氣而21%是氧氣,再來就是微量的氬、二氧化碳及水氣。地球初形成時的大氣很可能大部分都是二氧化碳,不過它們大多已被碳酸鹽類岩石給結合,其餘的則是溶入海洋及被綠色植物耗盡;如今板塊構造運動及生物作用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消長的持續主控者。大氣中存在的水氣及微量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是維持地表溫度極重要的作用,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了大約35℃,否則地表的平均溫度將是酷寒的-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