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性起伪一个管理的普适性原则

化性起伪一个管理的普适性原则

ID:43504102

大小:325.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09

化性起伪一个管理的普适性原则_第1页
化性起伪一个管理的普适性原则_第2页
化性起伪一个管理的普适性原则_第3页
化性起伪一个管理的普适性原则_第4页
化性起伪一个管理的普适性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性起伪一个管理的普适性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性起伪”:一个管理的普适性原则——荀子管理思想管窥2014年04月23日09:54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阳)2013年5期第90~94页作者:陈英葵/蒋晓芳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246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其“化性起伪”的思想所具有的普适性原则与现代企业管理主流理论的相通之处及其现实意义。关键词:“化性起伪”;管理思想;普适性;荀子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陈英葵,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方法,企业战略管理;蒋晓芳,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

2、学院,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带给一代一代中国人的一种对“人性”基本看法的传统思想观念。当历史站在工业管理文明大门的门口,比孔、孟思想更具现实主义倾向的荀子所倡导的“性恶论”和“化性起伪”思想却越来越被现代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重视。为此,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其“化性起伪”的思想所具有的普适性原则与现代企业管理主流理论的相通之处及其现实意义。  一、关于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  (一)“性恶论”提出的背景  荀子生活在一个百家争鸣和兼并战争频繁的乱世,当时各国纷纷举旗变法,儒

3、家奉行的“礼治”逐渐被备受热捧的“法治”所取代,而“仁义”观念也遭到极大地削弱。荀子作为儒家一员,在亲眼看见法家、兵家、纵横家们得到诸侯的青睐,而儒者却得不到当权者重用时,他敢为人先,意图将“礼”与“法”并用以匡正世俗。而礼法并用的理论源起便是他对人性善恶的判断,从而在道德意义上首次提出了“人性恶”的理论,最后通过“伪”使本恶的人性达到了善的“化性”。  作为儒家的三大代表,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家之言。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

4、之后提出了“礼”、“法”,重视社会上人们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在人的属性问题上各具看法。从孔子在论语中“性相近、习相远”可看出,孔子并没有对人之本性从属于“善”与“恶”作出明确的判断。而孟、荀作为孔儒后学,从夫子所言之性中将其伦理向度化,分化为善、恶相对的两面,这便是后人所熟知的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  孟子有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人皆有之的四心与四端之

5、说佐证了其“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假设。  荀子以孔子为圣人,但强烈批判孟子的“性善论”,并提出与“性善论”形成强烈的对比的“性恶论”。在他看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之人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即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么

6、人们在追求利益的时候,极有可能会失去礼法,从而造成管理秩序的混乱。因而提倡应该用礼义规范去教化民众,并对民众的行为作适当的引导,使之朝着“向善、从善”的方向发展,这样才有可能治理好国家。这种由人性的自然结构向社会结构转化的过程就是“化性起伪”的过程。  (二)“化性起伪”之“性”与“伪”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是荀子“性恶论”的核心思想,也是其最终的结论。  关于“性”的界定,《荀子》中提道:“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由

7、此可看出,荀子所谓的“性”与孔子口中“性相近”的“性”是相同的,即强调人天然、天生的本性。并指出“性”若要完美,就必须要进行“伪”。  “伪”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为:假的,不真实,不合法。但在荀子看来,“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伪”是相对于“性”而提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伪装之意,而是人为的意思,且人的道德的提升并不是由人自身能动地去改变,而是来自于后天的修养和制约。为仁向善,对荀子而言,也完全是出于人的有意而为之,即是出于人之“伪”,特别在于“圣人之伪”。  孟子言“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本向

8、善,而荀子论证人皆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本为智。  对于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胡适(1991)这样评价:“荀子论天,极力推开天道,注重人治。荀子论性,也极力压倒天性,注重人为。他的天论是对庄子发的,他的性论是对孟子发的……依这几条界说来看,性只是天生成的,伪只是人力做的(‘伪’字本训为‘人为’)。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家都崇拜‘天然’过于‘人为’。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孟子,都是如此。大家都以为凡是‘天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