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

ID:43500576

大小:28.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08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_第1页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_第2页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_第3页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律长征》一、设计理念:1、以生为本,关注学情:由于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缺少感性认识,所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针对有些字词不太容易理解,要求学生在课前加强预习。2、抓住关键,研读感悟:在品读诗文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上,抓住"不怕"这个看似平淡实则掷地有声的词来作为研读的主题,使自主感悟的空间尽量地最大化,最优化。二、教材理解:1、新课标对本文的教学要求:(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长征"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2、文

2、本解读: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颈联承接"万水"。一"暖

3、"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三、学情分析:学生比较喜欢学习古诗(近现代诗),但这些诗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确实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段

4、距离,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也很有限。四、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长征"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意、感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难点: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学生自读自悟和教师引导感悟相结合,适时补充相关影像或其他资料,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七、课前准备1.学生:查找长征有关资料,通过借助工具书,预习诗文。2.教师:查找长征相关资

5、料,准备飞夺泸定桥的视频或画面,准备歌曲《长征》。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无特殊要求。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词语手册、字典等。八、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板书"长征")读!同学们知道长征吗?关于长征你们了解到哪些内容?例如:你知道的长征故事有哪些?(交流)揭题: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这两个字应该是不平常的,沉甸甸的,再读"长征"!(再书"七律",简介七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是我们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为歌颂长征而作的,毛泽东雄才大略,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现在就一起走进他的诗,走进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2、出示

6、诗文,师范读。3、生自学,三读诗文。一读,读通诗句,读准生字。二读,读出节奏,理解词语。三读,借助工具书,尝试理解诗意。4、交流:(1)出示生字词:磅礴泥丸岷山云崖指导读词,读出每个词的"味道",你知道了文中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不明白的?(2)指导读诗,读出节奏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3)刚才借助工具书大家自学了这首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各句诗的意思?指名交

7、流,共同评议。5、品读诗句,深入感悟。(1)长征这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已渐行渐远,今天的你我对长征的印象可能有些模糊,但是诗中有一个看似普普通通的词却像一声惊雷,豪情万丈。你能体会出来吗?(师生交流,板书"不怕")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指导读首联。)(2)(师补充介绍)红军长征行程25000余里,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当时的红军缺吃少穿,更有敌人围追堵截。但这些艰难险阻有没有吓倒红军?他们怕不怕?你从诗句的什么地方体会到的?(3)交流。重点指导:"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画面。知道这句诗背后的故事吗?指名介绍或师生共同介绍(

8、出示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当时大渡河上只有13根铁链,桥下水流湍急,对岸敌人利用天险疯狂扫射,红军为了争取时间,以身挡弹,强渡铁索桥。当时的场面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可是红军有没有惧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