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检测(A)(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检测(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答案:C2.如图所示,在幼儿园的游乐场中,一小孩从光滑的滑梯上静止开始下滑,下面四个v-t图像可以表示他在滑梯上运动情况的是( ) 答案:B3.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t2
2、时,离地的高度为( )A.H2B.H4C.34HD.32H解析:H=12gt2①H-h=12g(t2)2②由①②得h=34H,故选项C正确.答案:C4.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离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为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12LB.22LC.14LD.34L解析:由v2-v02=2ax可得,v2=2aL,即L=v22a;当它的速度为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l=(v2)22a=14×v22a=L4,选项C正确.答案:C5.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3、A.第1s内的位移是5m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1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解析: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可以知道:v0=5m/s,a=2m/s2,第1s内的位移为6m,故选项A错误;前2s内的平均速度v=5×2+222m/s=7m/s,故选项B错误;相邻1s内位移差Δx=aT2=2m,故选项C错误;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Δv=a·Δt=2m/s,故选项D正确.答案:D6.右图为用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研究某汽车刹车过程得到的v-x图像,汽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 )A.汽
4、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B.汽车刹车过程的时间为1sC.当汽车运动的位移为5m时,汽车的速度为5m/sD.当汽车运动的速度为5m/s时,汽车运动的位移为7.5m解析:由于汽车刹车过程为反向匀加速过程,因此v2=2ax,解得a=v22x=1022×10m/s2=5m/s2,故A错误;减速经历的时间为t=va=105s=2s,故B错误;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x,解得v1=v2-2ax1=102-2×5×5m/s=52m/s,故C错误;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x,解得x2=v2-v222a=102-522×5m=7.5m,故D正确
5、.答案:D7.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一定是质点A的大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解析:三个质点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故选项A正确;由于B质点做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方向与瞬时速度方向相同,选项B正确;三个质点运动的路程不同,运动时间相同,平均速率不相同,选项D错误;且无法判断到达M点时哪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选项C错误.答案:AB8.一物体做匀变速
6、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向东;当t=2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m/s( )A.3sB.5sC.7sD.9s解析:a=v-v0t=8-122m/s2=-2m/s2.若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t'=v'-v0a=2-12-2s=5s,若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t'=v'-v0a=-2-12-2s=7s.答案:BC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不变而大小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为( )A.可能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
7、运动B.不可能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小,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小到零时运动停止D.不可能速度减小到零后,又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解析:若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同向,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只是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变为0时,物体以最大速度做匀速运动;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有三种情况:①物体加速度减到0,速度不为0,物体以此时速度做匀速运动;②物体速度减到0,加速度不为0,物体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③物体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减到0.A、C正确.答案:AC10.
8、(2018·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