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恒定电流2.6导体的电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 导体的电阻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多选)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以下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是( )A.加速度aC.电场强度E解析:电阻R=,电容C,不属于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选项A、C符合要求。答案:AC2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是原来B.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合金的电阻率小D.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解析:金属丝的电阻率仅
2、与材料有关;有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有的反而减小。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其值越大阻碍电流的作用越强。答案:D3一根均匀电阻丝的电阻为R,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中其电阻值仍为R的是( )A.当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B.当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大一倍时C.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一半时D.长度和横截面半径都增大一倍时解析:当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电阻减小一半,A错;当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加一倍时,电阻增加一倍,B错;当长度和横截面积同时缩小一半时,电阻不变,C对;长度和横截面半径都增大一倍
3、时,电阻减小一半,D错。答案:C4(多选)如图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A.A和BB.A和CC.B和CD.B和D解析:金属杆CD部分电阻为零,滑片P向C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减小,说明电阻变大,其中接线柱B一定接入电路中,因此选项C、D正确。答案:CD5一只“220V100W”的灯泡工作时电阻为484Ω,拿一只同样的灯泡来测量它不工作时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于484Ω
4、B.大于484ΩC.等于484ΩD.无法确定解析:灯泡工作时的电阻为高温状态的电阻,不工作时为常温下的电阻,根据金属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得选项A正确。答案:A6两粗细相同的同种金属电阻丝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可知( )A.两电阻的大小之比为R1∶R2=3∶1B.两电阻的大小之比为R1∶R2=1∶3C.两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D.两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解析:由I-U图象可知R1∶R2=1∶3,选项B正确,A错误;根据R=l1∶l2=R1∶R2,l1∶l2=
5、1∶3,C、D都不正确。答案:B7直径0.3mm的细铅丝通过1.8A的电流被熔断,直径0.6mm的粗铅丝通过5A的电流被熔断,如果由长度相同的20根细铅丝和一根粗铅丝并联为电路中的保险丝,则通过多大电流时,电路断开( )A.5A B.30A C.36A D.55A解析:由RRU1=1.8R1时,粗铅丝中的电流IA>5A,粗铅丝早已烧断,细铅丝恰好熔断,电路断开,此时的总电流I总=20×1.8A=36A,故选C。答案:C8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利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
6、的电阻。螺旋测微器示数及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如图所示,则可读出该金属丝的直径是 mm,计算得出金属丝的电阻值是 Ω(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除此以外,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电路选择电流表 (选填“内”或“外”)接法。 解析:金属丝的直径d=1mm+0.01×40.0mm=1.400mm。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5.0V和0.44A。由欧姆定律得RΩ≈11.4Ω。由R=R、金属丝横截面积S需要测量外,还需要测量金属丝长度l。由于金属丝电阻较小,为减小误差,实验中应采用电流表外接
7、法。答案:1.400 11.4 金属丝的长度 外9有一导线长100m,直径为2mm,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为4.8×10-8Ω·m。(1)此导线的电阻是多少?(2)另一段相同材料的导线,质量与前者相同,但后者直径比前者直径大一倍,则这根导线的电阻是多少?解析:(1)由电阻定律得R=Ω=1.53Ω。(2)由题意知两根导线的体积相同,因d2=2d1,则S2=4S1,所以l2R'=Ω=0.0956Ω。答案:(1)1.53Ω (2)0.0956Ω能力提升1(多选)电熨斗的工作温度低了,为了提高其温度,可采用下列哪些方
8、法( )A.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粗细但长度长些的电阻丝B.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粗细但长度短些的电阻丝C.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长度但细些的电阻丝D.换一根同样材料、同样长度但粗些的电阻丝解析:电熨斗的工作电压为照明电路的电压220V,为了提高电熨斗的功率则应减小电阻,据R=,ρ相同时,l越小,S越大,R越小,所以应选B、D。答案:BD2如图所示,某一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宽、高之比为a∶b∶c=5∶3∶2。在此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