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

ID:43495718

大小:727.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08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_第1页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_第2页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_第3页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_第4页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大学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研讨课课程论文课程名称:走进达·芬奇的艺术世界课程号:1300Y002学分:1成绩:姓名林*雨学号12****84大类人文大类论文题目:世上再无达·芬奇论文评语:     任课教师:陈平评阅日期:上海大学研讨课课程论文世上再无达·芬奇摘要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艺术史上的一幅幅的杰作。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不仅仅是感性的绘画领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更是融入了他细致的观察、不懈的实验所得的结果。达·芬奇把他在大自然中的发现熟练地运用于他的作品,正因为这种知识的完美统一,才使他的作品经历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本论文将侧重讲述达·

2、芬奇在日常生活的所见、所知,与其在绘画中的创新,并结合一些画作中体现其细腻观察与创新的地方,来论述达·芬奇的艺术世界。又结合本人在上了研讨课之后,对达·芬奇本人产生的更深的认识来进一步阐释大师的艺术世界。最后又就课堂上曾讨论过的几个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从侧面进一步论述大师的伟大之处。关键词:达·芬奇艺术科学感受8上海大学研讨课课程论文正文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划时代的大师,他的名号响彻世界,他的成就名垂历史;他能把所见与所绘完美融合的艺术家,并不断改革创新;他不同于当时千千万万的其他画家,他更为自己而画;他是经上帝之手所创的宠儿,千百年来无人能与之匹敌。之前因为对达·芬奇这个人物

3、的喜爱,对他多少有点了解——知道他童年时倔强地画那只鸡蛋,知道他有复杂的身世,知道他在艺术与科学方面的均有建树。曾经对他的喜爱的崇拜,如今看来,多是因为其以艺术家的身份取得的那些科学成就。就连在其他课上写的论文,也是在强调他的科学发明成就。然而,时至今日的五堂研讨课结束,在与老师、同学得课程讨论中,在逐渐剖析自己情感的同时,已然对这个复杂的人物的有了更清楚的认知。达·芬奇由于私生子的尴尬身份,他不能接受当时正统的教育去学习拉丁文。他把童年的大量时间都花在芬奇镇周边的乡村,用他对自然无尽的好奇心观察它,学习它。他着迷于水的流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动物的各种行为,然而最重要的——飞翔的奥秘。达

4、·芬奇的笔记中常能看到这些记录鸟儿飞行时形态的速写这是他一生痴迷的东西。他观察鸟儿的飞行的姿态,并随手画在笔记本上。原因似乎从他的日记中婴儿时期的一次经历就能窥见——“当我还躺在摇篮里时,一只秃鹫向我飞来,它用它的尾巴打开了我的嘴巴,并多次用它的尾巴撞击我的嘴唇。”他设计飞行器、滑翔机以及降落伞,虽于他所处的年代无法实现,当代科学家们却已将他所想转化为现实。令人惊诧的是,他那些超前的设想经科学家复原均有使用价值。达·芬奇得出的所有结论都是源于他的观察,都是通过他那双智慧的眼。他观察人像在不同光照中的脸部情况,他观察人在不同情绪时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他观察花草树木最细致的形状,他观察马奔跑

5、时的形态、肌肉……瓦萨里在《名人传》中告诉我们,“8上海大学研讨课课程论文每当莱昂纳多见到个性鲜明的面孔时,不管是蓄着胡须,还是留有头发,他都异常兴奋。他会整整一天跟着这个有趣的人,将其模样铭记于心,回到家里,便能毫厘不差地画出头像,仿佛这个人就在眼前。”对他来说,画家好比一只敏锐的眼睛,它俯瞰世界,把所有可见之物都置于视界之内。他认为仅能将单个物体画好的画家,只是个平庸的画匠罢了,一个“好画师”应将一切都画得尽善尽美。达·芬奇笔记中造型奇特的人脸他将他的所见完美转化为他的所知,又将他的所知不留痕迹地运用于他的绘画。他观察到自然界中的远处的物体总比近处的淡和模糊,于是发明了新的透视法——

6、大气透视和渐隐透视(又名“空气远近法”),在《蒙娜丽莎》和《利塔圣母》等画作中,我们能看到他熟练巧妙的运用。他观察到大自然中的万物均没有轮廓线,便将其涂抹开(称为“晕涂法”),去除了生硬的轮廓线,使物体与背景更好的融合,从而呈现出浮雕的效果。《蒙娜丽莎》局部他观察光与影的效果,如同高超的摄影师为人物打上适合他们的灯光效果。在《蒙娜丽莎》中,他让光从她右侧打来,使她的一部分脸浸在了阴影中,别具立体感。在《岩间圣母》中,他让光从一方小孔中照进来照亮圣母子与约翰,画面神圣、庄严。在《最后的晚餐》中,他放弃让犹大独处的传统画法,而是使从左高处照射下来的光源使他处于逆光,成为所有人中肤色较暗的一个

7、,从而加以区分。同样的题材,在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中,全是明亮轻快的暖色调,仿佛的确是沐浴在阳光之下。相比之下,达·芬奇的许多作品色调都十分暗沉,鲜有明亮的基调。瓦萨里的解释说:“他渴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更强烈的浮雕感,于是努力探索阴影的深度,寻求最暗的黑色,以便通过对比,更清晰地表现光线。”在达·芬奇的那个年代自然界被称为荒野,敬畏上帝的人最好敬而远之。不过达·8上海大学研讨课课程论文芬奇,一如同时代的哥伦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