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成人依恋类型研究综述_黄国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6期武汉工程大学学报Vol.30No.62008年11月J.WuhanInst.Tech.Nov.2008文章编号:16742869(2008)06011703成人依恋类型研究综述12黄国红,吴庆云(1.恩施州优抚医院,湖北恩施445000;2.湖北广播电视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选取成人依恋类型研究这一侧面,对成人依恋类型的测量、不同成人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不同成人依恋的意义进行了综述性的介绍。关键词:成人依恋;类型;研究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对成人依恋的研究起源于对依恋(婴儿依恋)人之间的关系。(2)研
2、究方法。发展学派主要基的研究。依恋理论最初是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于详细的编码访谈描述,而人格学派虽然也有自·鲍尔比(Bowlby)于1969年提出的,他在习性学己的访谈方法,但更广泛的采用自陈式报告。(3)的基础上整合了精神分析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与分析重点。发展学派侧重分析一个人对依恋经历[1]控制论,创立了依恋理论。依恋理念最初是针描述的一致性、可信度和模糊性的结构比例,而人对婴幼儿与其母亲的关系的,但在1979年,鲍尔格学派则侧重于分析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自我[3]比又提出,尽管依恋行为在儿童早期特别突出,但观察行为的内容。是在人类从“摇
3、篮到坟墓”的一生中都存在依二、成人依恋类型的测量[2]恋。于是对依恋的研究就逐渐扩展开来,很多关于成人依恋类型的测量,最初的工具是一研究者不再把目光关注于婴幼儿依恋,而是将研个很简单的三段式陈述迫选,由Hazan和Shaver究对象扩展至青少年、成人。(1987)制定,他们根据Ainsworth对婴儿依恋的目前成人依恋的研究大概可分为两个方面:类型划分,推测成人依恋风格也分为三种。其具一个是基础理论研究,一个是依恋类型(维度)研体描述如下:究,笔者拟就后者做一个综述性的简介。A.我发现接近别人还是比较容易的,对于依一、成人依恋的含义赖他们和让
4、他们依赖我,我都不反感。我不担心关于成人依恋的含义,一直有两种理解,直到被抛弃,也不担心某人跟我过于亲近。(安全型)目前为止,在实际的研究中,研究者对成人依恋的B.我对于亲近别人觉得有些不舒服;我发现操作性定义还是分为两派:一派是发展和认知学很难完全信任他们,很难让自己依赖他们。有人派,以Main,George,Kaplan,Hesse和Cassidy为对我过于亲近时,我会紧张,并且别人总是想要跟代表;另一派是人格和社会学派,以Shaver,我更加亲近,这让我觉得不舒服。(回避型)Bartholomew,Mikulincer,Brennan和
5、Fraley为代C.我发现别人并不愿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亲近表。虽然两派的理论都是在鲍尔比和爱因斯沃斯我。我经常担心,我的伴侣并不真正爱我,或者不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两派在对成人依恋想跟我在一起。我想要跟他/她十分亲近,而这有的界定、研究方法和分析重点上都存在差异,使得时会把他/她吓跑。(焦虑型)两派难以统一。根据这种三分法的测量,Hazan和Shaver发两派存在的分歧具体表现在:(1)操作定义。现,分类的分布与婴儿中所观察到的相一致。即发展和认知学派将成人依恋定义为“与父母关系安全型占60%左右、回避型占20%左右、焦虑型的记忆和心理表
6、征”,而人格和社会学派则将成人也占20%左右。依恋定义为“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而Bartholomew和Horowitz(1991)在这基础感联系”,因此发展和认知学派主要研究成人与父上设计了一个关系问卷(RelationQuestionnaire,母的关系,而人格和社会学派则是研究成人与成RQ),这是一个自陈式量表,采用7点量尺评定成人收稿日期:20080616作者简介:黄国红(1968),女,湖北恩施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医学心理学。118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0卷自我描述,并提出了成人依恋风格的四分模型,在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评
7、分,从两个维度中可以得Hazan和Shaver的三分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恐出四个依恋类型,比RQ有更好的结构效度。这惧———回避类型D,要求在四个类型(A、B、C、D)框个测量唯一的不足是,它只对回避和焦虑提供两[5]架内评估成人依恋类型,类型A和B分别对应于安个评分。全和拒绝———回避依恋原型,类型C和D分别对应三、不同类型成人依恋形成的原因于先占和恐惧———回避依恋原型。同时类型A、B、Bowlby(1980)认为,内部工作模式是人们形C也可分别对应于Hazan和Shaver的安全、回避和成的关于自我和他人的内化表征,并根据这些表焦虑类型。征
8、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预测,从而指在该量表中,Bartholomew结合了Bowlby导自己的行为。个体早期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1973)早先提出的内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