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90515
大小:4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08
《浅析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对比摘要:宋词的繁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继唐诗后出现的又另一个文学高峰。李清照的词在当时文学词坛上更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词是以南渡作为分界线,她前期词和后期词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显著的区别。前期词主要反映她少女、少妇时的幸福生活,内容上有对爱情的追求,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抒发自己壮志理想的。在艺术上大胆独创、不落樊篱;后期词主要是抒发她国破家亡的的不幸际遇以及悼亡的情感,间接反映了黎民百姓背井离乡、骨肉分离,当亡国奴的苦痛。她的风格婉约纤细,深情缠绵,艺术手法上善于借景抒情,工于使用叠声字。其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我们今天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
2、富的艺术营养。关键词:李清照易安词词风格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底蕴浑厚,向称诗歌的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如果说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伟大成就的标志的话,那么,宋词的繁荣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在诗国的天穹上,名家如繁星闪烁。其中有位才华横溢的宋代女词人早在她少年时代,便已众身于这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就是我们要论述的主人公——李清照。一、李清照生平介绍李清照是两宋之交婉约词的代表词人。她的一生可谓是饱尝人间甘苦的一生。其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中叶(公元1084年),原籍山东济南,是宋代南渡前后的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
3、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由于家庭,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并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接着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她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却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学习资料....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
4、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国破家亡,离乡南渡,珍藏被焚,中年丧夫,一连串的打击使她直接接触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个人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从而她的词中对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切以及沦陷后怅然失意的心情便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主题。二、李清照前期幸福生活的词。李清照多才多艺,既能诗词,又能文赋,还能书画,但擅长的还是词。她创作的前期是从她出生到1127年南渡以前这段时间,即北宋时期。这期间她的生活总的来说是幸福美满的、闲适宁静的,因为在这一时期,李清照主要生活在父母
5、和丈夫的庇荫之下。当然其间也免不了与丈夫有过短期的别离,使她愁绪满怀,只好借助于词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因此,她的词主要是抒发自己对自然、对青春、对爱情的美好感受及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委婉细腻的风格,色彩较为明朗。(一)、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内容1、热爱大自然,歌咏大自然的词李清照年轻时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喜欢外出活动,有时在水中荡舟,有时去郊外游玩。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对自然景物观察得很细,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志趣。她善于捕捉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画面。用清新活泼的笔触,细腻贴切的词句表现出活泼率真,朝气蓬勃的女主人公形象。例如: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
6、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这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描绘姑娘一天去溪亭游览,饮酒观景,直至日暮才兴尽而归。词人并不直写醉态,而是以轻灵地一“误入藕花深处”来点染,写得精练有味,极有意趣。词境是宁静的,可结尾却故意打破这种宁静。在莲花丛中到处寻路的急态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来巧妙地揭示,从而为词境增添一幅水鸟惊飞的动态图。人与自然和谐的交融在一起,使少女的活泼、自由、尽情尽兴的性格跃然在纸上。整个画面散发出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这首词是最能表现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充满了对自然、对青春、对生
7、活的无限热爱之情,朝气蓬勃,扬扬洒洒。此外还有她的另一首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也表现得较为委婉曲折。2、大胆率真,深沉惆怅的爱情词学习资料....爱情词在李清照前期的词中占的数量最多,其思想艺术价值更高。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女子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她们一直深受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依赖性,在爱情上更甚。她们总希望在爱情上找到精神的寄托,寻找满足和安慰。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爱情的要求总不能得到满足,女子往往逃不脱悲剧的命运。因此,爱情便成了她们生命意识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