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铸剑_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_史志谨

_铸剑_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_史志谨

ID:43486334

大小:261.4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08

_铸剑_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_史志谨_第1页
_铸剑_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_史志谨_第2页
_铸剑_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_史志谨_第3页
_铸剑_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_史志谨_第4页
_铸剑_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_史志谨_第5页
资源描述:

《_铸剑_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_史志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铸剑》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史志谨(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安710062)摘要:《铸剑》是一篇“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历史小说,作品充满反抗暴虐和慷慨牺牲的气氛。由此可看出鲁迅的“侠义观”、“牺牲观”的基本要义。《铸剑》在题材和情节上保持了神话传说的浓厚的传奇性,格调奇诡而诙谐,带有浓郁的浪漫与怪异色彩。宴之敖者是鲁迅用浪漫主义方法创造理想人物的杰出代表。极度的夸张、瑰丽的想象,也是《铸剑》的显著特色。作者把喜剧笔调和悲剧笔调杂糅交织,铸于一炉。《铸剑》也有“油滑”之处,主要表现为激愤、辛辣的讽剌。关键词:鲁迅历史小说《铸剑》侠义《铸剑》是鲁迅历史小说的代表作

2、之一。作于1927年4月3日,发表于4月25日、5月10日《莽原》第2卷第8、9期。原题名为《眉间尺》,1932年编入《自选集》时改为现名,后收入《故事新编》。小说取材于相传为魏曹丕所著的《列异传》和晋代干宝的《搜神记》里“干将(莫邪)铸剑,其子报仇”的故事,以细腻的性格刻画,塑造了眉间尺和黑色人宴之敖者两个复仇者的正面形象。作者通过奇特的想象,淋漓酣畅地描写了宴之敖者、眉间尺和楚王的生死搏斗,抒发了前仆后继、义无反顾、誓向暴君讨还血债的坚韧的复仇精神。这篇作品写在三·一八惨案之后,发表于新旧军阀血腥屠杀革命人民,极其酷烈的年代,其现实意义自是非常鲜明的。《铸剑》中眉

3、间尺与宴之敖者的形象十分鲜明。小说写了眉间尺由柔弱变而为刚毅的成长过程。眉间尺为了报父仇,对黑色人高度信任,将头和剑托付给他,表现了眉间尺的仇仇之心的伟大。宴之敖者即黑色人,是一个无畏的复仇者。他既是为眉间尺报仇,也是为自己报仇。他整个身心被战斗精神、复仇精神所熔铸。而他那奇特的复仇方法更是令人惊心动魄。眉间尺的头与国王的头在硕大的沸水锅中追逐、撕咬。黑色人为了帮助眉间尺,不容丝毫犹豫将自己的头用剑劈下掉入水中,即刻追逐国王的头。三颗头撕咬在一起,直到国王断了气。黑色人那从容、镇静、凛然之气,他的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的复仇精神,是鲁迅对向着残暴统治者进行战斗的伟大精

4、神的歌颂。一据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里说,因为对《补天》的不满,“决计不再写这样的小说”,所以从1922年冬天以后到1926年秋天以前,虽然还在写《彷徨》里面那些采用现代生活作题材的短篇小说,却没有再去采用古代的题材。“直到1926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虽要写文章,但又“不愿意想到目前”,因此便转向回忆和古代,写成十篇回忆《朝花夕拾》之外,还写了两篇历史小说《奔月》和《铸剑》。鲁迅是1926年8月间离开北京到厦门去的。在这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因为看到《新青年》时期的战友们散了伙,发生了分化,感到自己“成了

5、游勇,布不成阵”了,曾经有过暂时的彷徨苦闷。就在这时,他受到反动军阀的压迫和充当其奴才走狗的“正人君子”们的攻击,使他陷入一种孤军72《铸剑》与鲁迅的侠义观和讽刺艺术奋战的境地。当斗争最尖锐的时候,1925年年底,林语堂提倡“费厄泼赖”精神,主张不打落水狗,鲁迅认为这还不是时候,因而发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列举过去令人痛心的实例,证明必须痛打落水狗,才能避免它重新爬上来咬人,也省得以后反抗黑暗的青年“花费更多更多的气力和生命”。这说明即使在孤军奋战的境地,鲁迅仍然是一个对敌人毫不妥协的战斗者。1926年3月18日发生段琪瑞政府屠杀青年的事件时,鲁迅当天就写

6、下了象“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①这样鼓吹复仇的名句。不久后,在一篇题为《淡淡的血痕》的散文诗里,他怀着悲愤的心情,期待那使天地变色的“叛逆的猛士”的出现。到厦门一月以后,鲁迅就写下了《铸剑》,在北京郁积的忧愤,无疑都融铸在小说中了。这是一篇“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历史小说,但就是这样的历史小说,在作者选择题材和进行描写的过程中,也仍然有他现实的感触和启发,有与作者的性格、生活经历的密切关系。反抗暴力和压迫的复仇精神,是鲁迅精神的重要一面。他对复仇的鬼魂“女吊”的赞美,对反抗强权的稽康的颂扬,就是这种精神的表现。在晚年所写的《女吊》一文的开

7、篇,他就引了明末王思任那句“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的话;在鲁迅身上,的确体现了作为曾经卧薪尝胆、立誓复仇的越王勾践的后裔的浙东人民的优秀传统。充满《铸剑》全篇的反抗暴虐和慷慨牺牲的气氛,分明跟作者的性格和气质有关。作品明确地传达出这样一个历史真实———统治阶级用人民的血来哺养自己,同时又用屠杀政策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人民,反抗这种暴虐,宁愿和统治者同归于尽,也就是一种“时日曷丧,予以汝偕亡”的不妥协精神。当读到眉间尺和黑色人的头颅,在金鼎的沸水中,终于把大王的头颅咬得“眼歪鼻塌,满脸鳞伤”,以至“只有出气,没有进气”时,人们会从重压的胸膛吐出一口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