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骆驼对极旱荒漠环境的适应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骆驼对极旱荒漠环境的适应性荒漠环境是世界上最为严峻的自然环境之一。对动植物来说,都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典型荒漠环境的主要特点是极端温度次数多,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极为干旱。太阳辐射严重,多风,植被稀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这对骆驼来说,最为严峻的考验是饲草及水源匮乏,而骆驼由于形态及生理学等各方面的特点,却表现出极好的适应性,是任何其它家畜所不及的。 1对干旱的适应 骆驼在干旱荒漠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有极强的耐渴能力。经试验表明,骆驼3-5天不喝水,仍然可以照常劳作,而且在失水达到体重的30%-40%时,尚无生命危险。
2、骆驼之所以能够耐渴,主要与其生理机能和组织结构有关。骆驼的第一胃较大,可贮存大量的水分。在夏天,一次的饮水量最大可达40-60kg,足供3天体内代谢的需要。骆驼的汗腺不发达,粪尿失水也少,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夏季的早晨,体温只有34℃,而在午后可达40.6-40.7℃,这种体温的变化特点在散热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体温升高后,身体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减少,可以减少水份的蒸发。白天获得的热量可贮存于体内,在晚上大气温度降低时散失。经分析,骆驼体温的变化是由于热调节功能不强所致。每天饮水的骆驼,昼夜体温差可达2℃,如在
3、3-5天不饮水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脱水情况下,骆驼体温变化的范围可达6℃。因此,骆驼体温不恒定的特点在能量的贮存和对干旱的适应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冬季缺水时,骆驼每天的耗水量仅占体重的1%。而驴则为2.5%,夏季骆驼的耗水量只有驴的1/2。骆驼在较长时间缺水的情况下,可由驼峰脂肪和腹腔脂肪氧化产生代谢水,而且骆驼红细胞对低渗的抗力较大。在缺水而血浆脱水时,红细胞水分渗出,体积缩小,并不显著影响红细胞膜的特点。重新饮水后,红细胞膨大,恢复或接近于正常水平。 2对变化剧烈温度的适应 骆驼生存的地区由于沙漠的吸热性强,在夏季,中午气温高达
4、37-42℃时,沙面温度可高达65-75℃。在这种条件下,牛、马、羊等动物是难以适应的。骆驼则在此高温下仍然可以坚持正常的劳役,表现出正常的生理机能。骆驼在高温的沙面上卧地时,先以前肢着地,用力将热沙向前推,然后膝盖着地,用力将热沙向后扒,这样就使地面温度发生变化。当气温为29.5℃,地面温度为47℃时,骆驼卧地后,前肢下的温度为32℃,胸底处的温度为37℃。 脱水及环境极为炎热时,骆驼也能够通过行为的变化来适应高温及转换能量。在清早地温变热前骆驼多卧地,将四肢隐藏于体下,以便减少吸收地热。太阳升起以后,骆驼将其头、面部对着太阳,以
5、便使体表尽量减少吸收辐射热。而且在白天,骆驼也会不断改变其位置,以减少太阳的直接辐射。 骆驼的膝部、肘部和胸底部有大小不等的七块角质垫。卧地时由肘端、胸底和后膝着地,支持体重使身体其它部位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头颈抬高,后腿翘起。这时母驼乳房距地面较高,公驼包皮末端向后,睾丸位于肛门两股间。炎热时显著缩小,以避免高温的危害。 骆驼皮下脂肪少,主要贮存于驼峰和腹腔。被毛在初夏时脱换,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无毛期才能长出新毛。这样正好可以度过炎热的夏季,有利于从体表散热。当遇到暴风雨时,骆驼会选择避风处,顺风而卧,并使全身发抖以增加产热。秋
6、后又长出新毛,以便渡过严冬。而出生于寒冷地区的骆驼,也具有这种功能和生理反应。它们的被毛在冬天较长,被毛表面的温度可高达65℃。在夏季时,被毛较短,被毛与空气接触面的温度不会超过46℃。 一般来说,骆驼机体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出汗两条途径降温。呼吸道降温主要是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来实现的。在天气凉爽的早晨,骆驼的呼吸次数为每分钟6-15次。呼吸频率的增加不能明显增加热的蒸发。要达到这一目的,则呼吸频率至少需要每分钟30-40次。但呼吸频率高所消耗的能量明显比呼吸频率低要多。因此,骆驼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减少这种能量消耗。骆驼出汗的成分中钾
7、浓度高(约为钠的4倍),碳酸氢钠离子的含量也高,pH为8.2-8.5。 3对植被的适应 骆驼之所以能够适应荒漠植被,是由于它嘴尖齿利,上唇中间有一裂缝;下唇尖而游离,唇薄而灵活,伸缩力较强。颈长,采食范围较大,能上下左右活动自如。向下能够采食3-5cm的短草和低矮的灌木,向上可采食到2-3m高的树木枝叶。骆驼的口腔构造也比较特殊,上下唇与口角外缘密生短毛,上齿垫异常坚硬,两颊有长而呈锥状的角质化乳头。臼齿冠高而发达,齿面宽,齿缘突起呈锯齿状。下颌关节灵活,能左右磨动。咀嚼肌发达,唾液多而粘稠。故能利用其它家畜所不能利用或极少利用
8、的各种粗硬带刺的、木质化程度高的、灰分含量大的草和木本植物。加之腿长善走,耐渴性强,对无水草场和荒漠草场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都是骆驼对植被稀疏的荒漠草场环境适应的特殊表现。 荒漠地区的气候变化很大,植物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