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39301
大小:128.72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01
《江苏省四校(姜堰中学、前中、淮阴中学、溧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四校(姜堰中学、前中、淮阴中学、溧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知识运用(12分)1.在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阐释学的观点是,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阐释不是_________,千方百计地搜索某一种定音的标准答案,从而结束漫长的理论_______。即使某个时代的读者达成了评价一部作品的共识,另一个时代的阅读又可能不同的观点。A.披沙拣金跋涉催生B.拨云见雾旅行衍生C.披沙拣金旅行衍生D.拨云见雾跋涉催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
2、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一组: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拨云见雾: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由上文“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可知,阐释不是“披沙拣金”。据此分析可排除BD两项。第二组:跋涉: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旅行: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从语境分析中可知,“阐释学”的概念曾经经历过漫长的理论探讨的
3、过程,因而此处应选“跋涉”。据此分析可排除C项。第三组:催生: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形成当前状态。衍生:实际上或理论上从母体物质得到的“物质”(如经过取代或水解);演变而产生。语境分析可知,对一部作品的阅读,不同的时代,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观点。因而这里应选“催生”。分析可知,A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A。2.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②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③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④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A.②③①④B.④②①
4、③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和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本题,①句“清秋半”指的是中秋节;②句,诗歌题目是《观灯乐行》,写的是元宵节;③句,“禁火”“斋冷”指的是寒食节;④句,诗的题目是《除夜》,写的是除夕。根据农历一年内的时间顺序应为: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除夕。故
5、选A。3.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日子这么紧紧张张,应该过得快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光淡淡的,没有一点温色,寒气就像草原上的群狼到处肆虐。①冬季的漫长是人们感觉出来的②没有,丝毫也没有③要不为啥总见书卷报端出现漫长的冬季呢④一个个都感到缓慢⑤不,是人们煎熬出来的⑥非但没有觉得冬日短暂A.⑥④①⑤③②B.②①⑤⑥④③C.⑥④③②①⑤D.②⑥④③①⑤【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
6、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根据上文,“应该过得快吧?”后面的句子是回答这个问句的,而且有句号,这里应选第②句:“没有,丝毫也没有”(感觉到过得快)。第⑥句“非但没有”紧接在②句后,第④句“一个个都感到缓慢”与第⑥句“没有觉得短暂”衔接。第③句“漫长的冬季”与上句衔接,而且句末的“呢”与此处的感叹号是一致的。第
7、①句“冬季的漫长”与上句(第③句)衔接,第⑤句“不”,紧接第①句后,强调“不是感觉出来的,是煎熬出来的”。分析可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②⑥④③①⑤,故选D。【点睛】排序题中的标志性语言有:①互相呼应关联词语:复句中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并列、转折、递进、选择、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若注意不到这一特点,将破坏分句问的逻辑联系,并造成结构混乱、语序不当,从而影响句意的连贯。②暗示性词语:换句话说、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过去、现在、将来、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诸如此类、所谓、例
8、如……③能串联文意的指代性词语、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④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等。4.下列诗句中,和右图的画意相吻合的一项是()A.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B.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C.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D.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