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3437054

大小:325.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02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庆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1.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A.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区采用铁农具进行农业生产的时间不同,因此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也有早晚之分,即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农

2、具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反映冶铸技术的进步情况,没有涉及牛耕的工作方法,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兼并战争,排除B。2.战国早期魏最强,“西河之学”起。战国中期齐最强,“稷下之学”起。这反映出A.学术与国势互为表里B.百家争鸣局面已出现C.学术发展呈现区域化趋势D.争霸局面促进了文化认同【答案】A【解析】-18-【详解】从材料“魏最强,‘西河之学’起”“齐最强,‘稷下之学’起”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学术发展与国家的发展互为表里,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学术与国势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百家争鸣的状况,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学术发展区域化的特点,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化认同,故D项排除。3.

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表明了儒家向官僚阶层的渗透B.察举制为科举选官奠定了基础C.举“孝廉”的目的是弘扬传统美德D.察举制促成了文化士族集团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治《诗》,事匡衡”“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分科考试、复试”中可以看出,三段材料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察举制为科举选官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察举制的目的,故C项排除;九品中正制促进了士族集团的形成,故D项排除。4.唐初,中书、门下省官员的品级比尚书省官低,尚书左右仆射为从二品,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侍中

4、为正三品。武则天圣历三年四月三日敕:赐物,中书、门下省官,正三品准二品,四品准三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提高中书、门下二省的地位B.限制尚书省职权C.便于完善三省制的内在要求-18-D.强化集体宰相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唐初,中书、门下省官员的品级比尚书省官低”“赐物,中书、门下省官,正三品准二品,四品准三品”中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做法是平衡三省长官地位,这体现出完善三省制的内在要求,故C项正确;A项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提升其余两省不等于限制尚书省,排除B项;三省制是分工协作,而不是集体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5.宋太宗曾派人分4批出使海外。南宋高宗在上谕中说,市舶收入有利于

5、解决国家费用,应招引外商来华,发展贸易。南宋对招商有成效官吏还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泉州、广州都按此执行,商人也如此奖励。由此可知,宋代海外贸易活跃的重要因素是A.国家力量支持B.经济重心南移C.西北路上贸易受阻D.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宋太宗曾派人分4批出使海外”“对招商有成效的官吏还实行提高级别待遇的政策”中可以看出,宋代政府重视海外贸易,从而促使海外贸易活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重心南移和西北贸易受阻,故B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造船技术的进步,故D项排除。6.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

6、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18-D.有利于避免地方割据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反映了宋代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故D正确;宋代路制与扩大宋朝疆域无关,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文武分权的特点,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打破市坊的界限的问题,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可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即可排

7、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7.明史多次出现宦官专权,皇帝与宦官一起荒淫废政,但没有导致全国混乱……宦官也没有机会像东汉那样掌握军权,尤其是京城禁军。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皇权进一步削弱B.宦官仅取得批红权C.中央各部门分权D.文官政治逐渐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明朝中央各部门分权,相互制约,故C项正确;明朝废除宰相,皇权不断加强,故A项错误;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