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中庸》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ID:43436267

大小:22.3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02

《中庸》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_第1页
《中庸》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_第2页
《中庸》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_第3页
《中庸》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_第4页
《中庸》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量资源,欢迎共阅“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的意思是君子之道体现为四个方面,孔子有一个方面没有做到。√×从《中庸》一书中我们得知,孔子认为,只要具有了智、仁、勇三德,人就可以永久守住中庸之道。√×《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车马走在相同的轨道上,用同样的文字书写,行为有统一的价值观。√×《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参”的意思是“参加,参看”。√ד天地位焉”,“位”可以理解为各安其位。海量资源,欢迎共阅√ד素隐行怪”指的是寻找生僻的歪道理、做事不合常理欺世盗名之人。√ד力行近乎仁”一句的意思是:身体力行去做某一件事,离仁就很近了。这是鼓励

2、我们努力去做。√×《中庸》:“果行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只要找到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即使天资不够聪明,通过后天的努力也能成功。√×《中庸》中孔子说:“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这是与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信而好古”相违背的。√×海量资源,欢迎共阅从《中庸》中可知,孔子是好古的,因此夏商周三代之礼,孔子选择了夏礼来遵从。√×《中庸》一书认为,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方法是慎独自修。√×《中庸》:“明乎郊社之礼,褅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意思是:明瞭了祭祀之事,治理国家就变得容易了。√ד天下国家可均也”,“均”的意思是平均。√ד所求乎弟以事兄”,指的是“悌道”。√×最早

3、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列为“四书”之一的是程颐。海量资源,欢迎共阅√ד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守中庸之道。√×据《中庸》可知,孔子认为,“三年之丧”,天子可以不必遵守。√×《中庸》:“燕毛,所以序齿也。”“燕毛”的意思是饮宴的时候以毛发的颜色来定座位,就是尊贤。√ד博学之,审问之”,“审问”的意思是细心谨慎地向他人求教。√ד君子之道费而隐”,意思是君子所行之道,广泛而深刻。√海量资源,欢迎共阅×《中庸》:“诚者,自成也。”至诚之德,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自我完成,是发自内心的。√ד舜其大知也与”,“与”在此处是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据《中庸》可知,

4、孔子认为,孝道的最高表现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按照《中庸》的说法,修养自身品德是君王统治天下需要做的三件大事之一。√×从《中庸》一书中可知,孔子认为自己是能够长久执行中庸之德的人。√海量资源,欢迎共阅×孔子认为,要想了解天下最根本的五种人际关系,只有“生而知之”一条道路。√ד温故知新”这一成语出自《中庸》。√ד君子素其位而行”一句的意思是君子总是按照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中庸》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化育万物的境界。√×孔子认为人心相通,故南北人的刚强是差不多的。√×海量资源,欢迎共阅《中庸》一书认为,“和”是事物最根本的存在状态;“中”是世人最高的道德标准。√×据《中庸》所

5、知,诚实是获得上级和朋友信任的根本方法。√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这四项是“择善”,找到自己应该笃行追求的目标。√×《中庸》一书认为,有才德的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都可以议定礼乐制度。√ד择善固执”,意思是执着追求目标的人可能会变得顽固不化。√×海量资源,欢迎共阅“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意思是达到广大精微的高明之境,要经由中庸之道。√×《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意思是:天地的大道,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意思是:施行仁政的关键在于人,即人才是推行教化的关键。√ד王天下有三重焉”,这句中“王”的读音是w

6、àng。√ד恐惧乎其所不闻”,表现出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海量资源,欢迎共阅“自诚明,谓之();自明诚,谓之()。()则()矣,()则()矣。”A.教性诚诚明明B.性教明明诚诚C.性教诚明明诚D.性教诚明明诚据《中庸》可知,孔子认为,治理天下国家有九种基本准则(“九经”),下列哪不属于“九经”之一的是:A.修身B.劝百工C.柔远人D.劝学《中庸》中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这“一言”指的是:A.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C.无不持载,无不覆帱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下一句是海量资源,欢迎共阅A.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

7、。B.四时并行,日月之代明。C.上天之载,无声无臭。D.道并行而不相悖。“天命之谓(),率性之谓(),修道之谓()。”横线上应该填入的词依次是A.道;性;教B.性;道;教C.教;道;性D.性;教;道《中庸》第四章“知者过之,愚者不及”的意思是A.知道的人超过了,愚蠢的人赶不上B.知道的人认为(它)是错的,愚蠢的人赶不上C.聪明的人超过了,愚蠢的人达不到D.聪明的人实行过头了,愚蠢的人又达不到。“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