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

《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

ID:43436137

大小:24.6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02

《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_第1页
《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_第2页
《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_第3页
《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_第4页
《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何以为家》观后感6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何以为家》观后感六篇篇一《何以为家》被提名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黎巴嫩电影从一场法庭戏开场,通过人物口述来梳理整个故事,插叙讲述了一个约12岁黎巴嫩男孩赞恩的悲惨故事。影片根据叙利亚难民儿童赞恩的真实经历改编,以12岁男孩的视角讲述了在直线距离我们约6974公里的黎巴嫩底层民众的生存掠影。赞恩出生于首都贝鲁特的贫民窟,兄弟姐妹7个,与父母挤在一间破旧的阁楼里生活。赞恩和弟弟妹妹们没有身份,也从未上过学,每天除了打零工和贩卖手工果汁外,还不时受到父母的辱骂、殴打。片中的这对父母把孩子一个接一个生出来,却从未以爱的名义去保护和爱惜,反而把孩子当做自己求生的工具,甚至责

2、怪其为妹妹报仇的儿子。12岁,对于孩子来说本来享受着家庭的爱护与童年的快乐。但对于弱小的赞恩来说,不仅无法上学,还要上街赚钱养家,甚至还得忍受父母不时的谩骂的殴打。反观这对父母呢?无力负担起养育和教育责任的同时依旧不停生育,为了几只鸡便拿11岁的妹妹被父母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最后怀孕惨死,彻底引爆了赞恩的愤怒。他拿起刀奔向凶手……赞恩在监狱里通过电话热线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控诉自己的父母没有给自己一个家,将他们告上法庭。“我想起诉父母。”“为什么要起诉父母?”“因为生了我。”当这一幕出现的时候会有许多父母会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不感恩却反过来责备自己?孩子真的不懂得感恩吗?《

3、何以为家》的前半段描述了赞恩的家庭背景和生存现状,后半段则描述了赞恩离家出走后暂时得到了年轻黑人妈妈的怜悯庇护,可没多久年轻黑妈被抓后赞恩不得不独自艰辛照顾小黑娃。一个连自己都三餐不保的12岁孩子却还时刻想着照顾一个未足岁的孩子,只因为曾经短短几天的庇护,如果连这样的举动都算不上感恩的话,那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感恩呢?《何以为家》不仅给天下所有的父母敲响了警钟,更在“生育癌患者”脸上狠狠地甩了两巴掌。几千年的文化沉淀,造就了中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在压抑了三十年之后许多中国人终于放开了肚皮,义无反顾投身进了生育浪潮。但在这股浪潮里我们看到了许多个

4、为了生而生的家庭,他们无视自己的年龄、无视经济承受能力,甚至是无视自己该有的责任就把孩子生了出来。在新生儿出世的那一天,不仅仅带来了喜悦和希望,更伴随着巨大的责任。可往往在养育的过程中,爱与责任时常是不到位、甚至是不对等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职业,因为成为父母不需要考试,也不需要经过孩子的同意。但为了一己之私就把孩子生下来,让他们经历人世间的苦难却不给予他们爱与关怀,是何等的残忍。片中经历一切苦难的赞恩,最后法庭上发出了他愤怒的呐喊:“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生而不养”是赞恩对自己父母的控诉。赞恩在流浪时,与埃塞俄比亚单身母亲相处,深

5、刻感受到自己父母与这位母亲的强烈对比。延续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父母的责任又是什么?若连给孩子一个身份的证明都没有,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周边充斥着家暴、童工、贩卖儿童,那么将他带到这个世界来受苦的父母,与恶魔有何区别?赞恩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懂得用尽全力对爱的人负责,他不像父母那样用贫穷和低贱当做身不由己的借口,尽管生活让他一次次红了眼眶,但他始终坚毅,始终倔强,独自和命运抗争,最后获得挪威永久居住权,兄妹开始了求学之路,一家人开启新生活。何以为家?唯有爱和责任才能成全一个家。篇二看过《何以为家》,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唯有悲伤足以治愈悲伤。本片根据主人公真实经历改编。在我

6、看来,是一部文艺现实片。以一个大概12岁的小男生赞恩(主人公)为主线,讲述一个有父母生,但没有父母养的一段悲剧。本片没有浓墨重彩的描述悲伤的故事。反而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虽然全篇都是悲伤的镜头,但给人的不止是悲伤,还有更多的是感恩。至于具体感受,还是因人而异。小男孩12岁,已经开始忙于生计,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在这些事件里,他从未笑过,他有些叛逆,但依然做着这些事。小男孩为了保护自己最爱的妹妹,和家人抗争,最后激愤离家。那个争执的长镜头里,我看到了两种人的缩影,他们坚硬的碰撞,却无力改变。纵想整个影片,任何一方的理由,你都能找到一定人性的点。他们只是力量微薄,无力反抗

7、。然后愚昧的一代代的传承,也因此,让小男孩11岁的妹妹死于孕期大出血。在法庭上,那个商人说,我的岳母也是这个年纪出嫁生孩子,他不知道会变成这样。当时我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语的情感,当镜头切给男孩母亲时,她双眼含泪,眼神低垂,我发现这不是这个女人的错,她只是一个缩影,一个社会的缩影。当你发觉,整件事情,它是一种无形的“传承”时,仅仅只是这一个原因,就已经让人无比动容了。个12岁的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想要逃离这种生活,他经历了种种事件,努力生存,他能自己想办法挣钱,也能拿起石头砸门,还能和父母反抗斗争,同时也能用锅打节奏,唱歌哄埃塞俄比亚女人的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