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ID:43425257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02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离骚》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离骚》导学案教学课时建议: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及《离骚》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诗对比、比兴手法的运用。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学法指导】1、初读课文,标记出不能读准字音的字词和理解不了的词句。2、利用工具书,疏通标记的字词句。3、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意。4、借助“教材助读”,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揣摩文中表现手法的妙处。【使用说明】1、按照“学法指导”初步完成对课文的预习。2、明确学习目标(多看几

2、遍“学习目标”),完成“教材助读”的阅读和对本文的内容的整体把握。3、不借助任何外力,独立书面完成“预习自测”。4、将预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处。【预习案】I、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屈平(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屈原的全部作品都收入西汉末年刘向所编的《楚辞》一书。2、了解背景屈原出身贵族家庭,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左

3、徒、三闾大夫等官职。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并被流放汉北。怀王死后又因项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江南,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本诗写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后。3、文体知识1、《离骚》是“楚辞”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它结构宏伟,语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丽,被称为诗家的绝唱。《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2、楚辞: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骚体。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

4、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多用“兮”字经助语势,富有抒情万分和浪漫色彩。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4、整体感知1、诵读指导《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8用心爱心专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读课文。2、细细品味文中大量“兮”字,其作用是什么?3、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请概括下列句子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品质。长

5、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II、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謇()朝谇()而夕替又申之以揽茝()忳()郁邑余侘()傺()兮溘()死忍尤而攘()诟()芰()荷2、根据拼音写汉字。jī绊众女疾余之éméi兮zhì鸟杂róu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长太息以掩涕兮()(2)謇朝谇()而夕替()(3)虽九死其犹未悔()(4)谣诼谓余以善淫()(5)偭规矩而改错()(6)竞周容以为度()(7)宁溘死以流亡兮()(8)忍尤而攘诟()(

6、9)伏清白以死直兮()(10)悔相道之不察兮()(11)及行迷之未远()(12)高余冠之岌岌兮()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3)何方圜之能周兮()(4)进不入以离尤兮()(5)芳菲菲其弥章()5、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1)怨灵修之浩荡兮()(2)固时俗之工巧兮()(3)偭规矩而改错()(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8用心爱心专心(5)宁溘死以流亡兮()【我的疑惑】。III、信息链接一、屈原名句(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举世皆

7、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二、“离骚”的理解1、“‘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离骚》就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2、“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班固)3、“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王逸)三、端午的由来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