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

ID:43423283

大小:27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30

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4.2《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学习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学习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学习过程: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形式。2、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用适当的→形式表达→检验或修正。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1)数学方程式:优点是

2、。(2)曲线图:优点是。二、种群增长曲线两曲线的比较“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图形成条件理想状态:1、和充裕2、气候适宜3、没有等现实状态:1、和有限2、种群密度3、天敌数量增加等形成原因无种内斗争和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数量变化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增长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率增长率曲线图不变0~1/2K,增长率逐渐增大;1/2K~K,增长率逐渐减小K值无K值有K值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自然种群共同点都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都只研究种群数量变化中的增长问题例1

3、、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7-用心爱心专心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例2、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a个体数量时间b(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特性。(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

4、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和。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食物、、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甚至。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有害动物;注意: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不应在K/2时才采取措施,应在数量还未明显增多时就采取措(2)保护和利用;(3)拯救和恢复。注意: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

5、,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这样既可持续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特别提醒:①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的最佳时期是在K/2处,而不是K处。②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种群数量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例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

6、和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C.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使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7-用心爱心专心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  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2)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

7、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2、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生物的计数及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3、实验步骤:   (1) 取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到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3)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4、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

8、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5.表达和交流数量(个)0t(天)(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如图所示的增长曲线。(2)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上升再降低(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及有害代谢废物等特别提醒在换算成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