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向心力》说课稿

高中物理《向心力》说课稿

ID:43422949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2

高中物理《向心力》说课稿_第1页
高中物理《向心力》说课稿_第2页
高中物理《向心力》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向心力》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向心力说课稿一.开场白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回顾激发学生探讨圆周运动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的积极性。二.教材简介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三.教学的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向心力。能运用向心力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

2、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高一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抽象思维尚不成熟,但已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推理。他们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还不得法,应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果能抓住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与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也就把握了向心力的知识要领。所以在本节中,要把探讨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作为难点。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向心力的相关知识。五.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

3、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

4、学思想。六.教学程序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 导入新课(需要5分钟)创造学习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展示几个生活中一些做圆周运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思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以及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道。2.新课教学(需要30分钟)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

5、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然后设问:质量为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周运动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这一研究课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如你是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向心力大小的人,猜猜看“向心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加以猜想,总结出:向心力F可能与m、ω、r有关系。在这环节中,学生分

6、组讨论,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这样使学生分析,讨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经过讨论,决定利用弹簧秤、细绳、圆珠笔杆套、不同质量的带孔小球若干,进行实验探究。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像科学家那样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做个别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以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向心力F确实与m、ω、r有关,并说明精确的实验可以得出F=mrω2。2. 巩固与练习(需要10分

7、钟)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本节课安排了10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与练习。具体作法是:先留3分钟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本和板书知识要点,有疑问的同学可以提问。接着用投影仪展示分层练习题:1.线的一端拴一重物,手执线的另一端,使重物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每分钟转数相等时,线长易断还是线短易断?2.为什么赛车速度过大会脱离轨道?3. 布置作业为了使学生系统全面理解和掌握向心力的知识内容,要求学生课后仔细阅读课本,并完成课后习题2,3以及预习下节教材。七. 板书板画设计⑴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指向圆心,这个力叫做向心力。

8、 实验设计:⑴器材:⑵步骤:⑶装置图:⑵方向:总指向圆心⑶作用:使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⑷大小:F=mrω2=mv2/r八.说课综述:以上是按照新课程理念对向心力的教学过程设计。将生活中的例子与物理规律教学联系起来,教师用语言启发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再用科学的探究方法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物理规律的探究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