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

ID:43419195

大小:558.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0-08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_第1页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_第2页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_第3页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_第4页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1、用作一般代词(动词+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例:①二世杀之(他)②悉以咨之(他们)2、用作指示代词(之+名词)可以译为“这”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一、用作代词③愿终守之(它)④故以怪之(这件事)二、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之+中心语)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2、结构助词(宾语+之+动词)提宾标志,无实义,译时应省去。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助词,的)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助词,的)例:宋何罪之有?(无义,提宾标志)3、结构助词(主语+之+谓

2、语)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无义,可不译。4、音节助词。(时间词+之)或(不及物动词+之),无实义,可不译。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①顷之,一狼径去(无义,凑音节)②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无义,凑音节)三、用作动词动词(主语+之+宾语)可译为:去、往。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去,往)例:①(陈涉)辍耕之垄上(去,往)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属予作文以记之()3.公将鼓之()4.辍耕之垄上()5.公将驰之()6.环而攻之而不胜()7.专诸之刺王僚()8.何陋之有(

3、)9.怅恨久之()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无义,取消独立性代“这件事”无义,音节助词去,往他们,代“齐军”它,代“城”无义,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无义,提宾标志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作动词“去、往”;作助词可不译无义,音节助词无义,取消独立性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主谓+而+主谓)(形+而+形)(动+而+动)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①名微而众寡(表并列)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3、表示修饰关系(修饰语+而+动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①夺而杀尉(表顺接)②乃记之而去(

4、表顺接)2、表示承接关系(动词+而+动词),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①临溪而渔(表修饰)②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③时时而间进(表修饰)4、表示转折关系(句子+而+句子),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①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而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表转折(1)先天下之忧而忧()(2)溪深而鱼肥()(3)环而攻之而不胜()()(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拔山倒树而来()(6)国险而民附()(7)而君逆寡人者()(8)委而去之()(9)得之心而寓之酒()(10)执策而临之

5、()表修饰表并列表顺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并列表转折表顺接表转折表并列表修饰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②以君为长者(把)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拿)③策之不以其道。(按照)一、用作介词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②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例: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靠)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靠)二、用作连词1、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2、表结果,译为“以致”3、相当于“而”例:以光先帝遗德(来)例: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例:计

6、日以还(相当于“而”)三、动词例: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认为)1、扶苏以数谏故()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以塞忠谏之路也()5、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6、策之不以其道()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以光先帝遗德()9、因以为号焉()10、以其境过清()因为靠把以致“而”按照认为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作连词;来、以致、而作动词:以为、认为因为把例:①曹操比于袁绍(与)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跟)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例;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7、(对,对于)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③胡不见我于上(向)2、相当于“与”,也译为:“跟、同”用作介词3、引出原因,译为“由于”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由于)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①骈死于槽枥之间(在)②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在)4、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例:皆以美于徐公。(比、胜过)于字可译为对、向、在、从、到、由于;也可翻作与、同、跟;形容词后表比较(1)告之于帝()(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

8、其上()(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贤于材人远矣()(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6)胡不见我于王()(7)达于汉阴()(8)万钟于我何加焉()(9)舜发于畎亩之中()(1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向在对到向与从比从由于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