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地理新攻略大一轮课标通用版:第六单元3-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为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植被类型积雪开始时间(日)积雪结束时间(日)积雪日数(天)年最大雪深(cm)稀疏灌木13626813211.0草地13526612929.6农田13626412833.5建设用地13327314023.4 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
2、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1.(2018重庆市重庆一中期中)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A.稀疏灌木B.农田C.建设用地D.草地答案 B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积雪越厚,表明该地表越有利于积雪的形成。根据表格中“年最大雪深”的数据可以判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2.(2018重庆市重庆一中期中)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D.增加土壤温度,减少地表径流答案 A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改变土壤温度,A项正确;积雪
3、的反射率高,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降低大气温度,B、C项错误;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增加地表径流,D项错误。 下图为“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2018江西赣州期末)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从①→②→③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有限性D.地域性答案 A 图中显示,随着该地区地形的变化,其东部地区的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也在发生着变化,说明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同时引起其他各地理要素的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2018江西赣州期末)环境③时期,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
4、 )A.地中海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 D 环境③时期,山脉东侧山麓地带的植被为荒漠,而形成荒漠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图中显示该地位于南美洲的温带地区,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故其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140—222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图Ⅰ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Ⅱ示意不同土壤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图Ⅰ图Ⅱ5.(2018山西太原二模)草本植物入侵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 )A.较低海拔处的陡坡B.较高
5、海拔处的陡坡C.较低海拔处的缓坡D.较高海拔处的缓坡答案 A 图示重度入侵和全入侵,主要分布在2160米以下、坡度28°以上区域,则A正确。6.(2018山西太原二模)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 )A.孔隙增大,水分增加B.孔隙减小,水分减少C.孔隙减小,水分增加D.孔隙增大,水分减少答案 C 土壤中沙粒越多,土壤空隙越大,水分越易被蒸发,而土壤含水量越少。图示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沙粒含量减少,粉粒和黏粒含量增加,则随着入侵,土壤空隙减小、水分增加。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7.(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末)该山
6、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2100~2200B.2000~2100C.1900~2000D.1800~1900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800~1900米。8.(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期末)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光照增强B.水土流失加重C.降水减少D.气候变暖答案 D 本题考查影响自然植被生长的因素。高山苔原带位于海拔高、气温低的山顶附近,其上部是雪线(高山冰雪带)。全球变暖,导致山顶高山冰雪融化,苔原带的水源增多,有利于促进森林植被的生
7、长。 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受气候的影响尤为敏感。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三题。9.(2018广西南宁一模)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A.草原化荒漠、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荒漠化草原B.草原化荒漠、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荒漠化草原C.荒漠化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原化荒漠D.荒漠化草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化荒漠答案 C ①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东侧山麓地带,水分条件较西侧好,应为荒漠化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