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

坚守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

ID:43393532

大小:3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01

坚守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_第1页
坚守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_第2页
坚守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_第3页
坚守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_第4页
坚守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_第5页
资源描述:

《坚守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坚守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坚守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当前,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坚决治理虚假报道,一场以“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展开。这是新闻战线加强自律、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真实是新闻的本源,失去了真实,新闻就丢失了它的生命力。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也是不言自明的真理。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共同努力杜绝虚假报道,确保新闻信息来源真实可靠,确保新闻事实准确无误,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传播,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2、从而提高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确保新闻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新闻事实的绝对尊重,是记者职业道德的底线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公信力是媒体竞争力的核心。近一段时间,由于一些新闻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采编工作流程不规范,对新闻从业人员教育不力,管理不严,出现了一些虚假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损害了新闻队伍的形象,甚至也损害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人民日报》最近在“人民论坛”专栏刊发评论《媒体如何用好话语权》,文章指出:“在今天,媒体所发挥的作用、所获得的影响,都远远超过以往。许多事情,媒体是否关注、如何

3、关注,结果大不相同。正因如此,媒体被人们寄予特殊期望,媒体人肩负着道义责任。也正困如此,从几年前的'纸馅包子'事件到近来'西安被确定为国家第五个直辖市'等一系列虚假报道,显得格外刺眼、异常难看。”具体到山东省的情况,各级各类媒体在维护新闻真实性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问题,应引起我们注意。2010年第1期《新闻记者》杂志公布的2009年中国十大假新闻,其中就包括山东省某报刊登的《中国海军索马里护航逼出跟踪潜艇》一文。2010年7月中旬,山东省内多家媒体根据新闻线索提供者编造的新闻,连续在突出位置大篇幅报道所谓的“义丐元宝哥”事件。虽然大多数媒体报道此事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报道过程中

4、对事件的真实性也提出了质疑,但跟风炒作这一虚假新闻线索,对新闻真实性也造成了损害。有的西方媒体由这一事件借题发挥,对我们进行了舆论攻击。虽然山东省内这类事情为数不多,不是主流,但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新闻真实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也是尊重新闻规律的基本体现。一名合格的新闻T作者从不靠道听途说编造新闻,而是通过深入新闻现场来考证事件细节、揭示事件本质、维护新闻真实。但也不可否认,现在新闻从业人员越來越多,到新闻现场的记者越來越少,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对媒体来说,现场记者

5、是保证事实准确的笫一关,有吋甚至是唯一一关。对记者來说,到现场才能掌握第一手素材,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还原事实真相。到现场最重要的任务是认真观察、了解情况,冷静分析、识别信息真假,防止一面Z词和错下结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对新闻真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是在真实准确地报道具体事实的同时,也要做到在总体上、本质上的真实,努力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其实,新闻工作者在把握木质真实的同吋,自己木身的心灵也会受到真实、真情的震撼和洗礼。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曾经采访报道过《索玛花为什么这样红》中的王顺友、《将军已经出发》中的杨业功等一大批各条战线时代先锋人物的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在

6、中国记协的座谈会上发言吋说:“走进一个乂一个优秀的、高诡的、平凡而伟大的心灵之中,让我领悟着生命的意义,感受着民族的灵魂,不仅让更多的人因为他们而感动和受到激励,同吋我的丰命也在他们的心灵中得到丰厚的滋养。”这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给我们的启迪。当前,树立和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最重要的任务是坚决制止和打击虚假新闻报道。而当下,存在于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问题,关键也还是“失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瞒报”,一是“虚报”O前者是该报的不报,为之“隐恶”,如十一名记者前儿年在山西繁峙矿难中“集体失语”;后者是不该报的大报,为Z“扬名”,如某些业绩报道充斥版面。造成“瞒报”、“虚报”的原因,

7、有观念上的,有方法上的,更有功利上的,其中还有与“新闻寻租”直接相连的腐败问题。所谓“红包无闻”,带來的都是假相,亵渎了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侮辱了新闻工作这一职业的神圣,侵犯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真正的道德沦丧。《屮国青年报》记者刘畅,这位“范长江新闻奖”得主,在繁峙矿难中难得的“第12位记者”,能够将矿难的真相公布于众,除了勇气,就是良知。尊重事实,是新闻人最起码的良知。他的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一位评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