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79859
大小:102.5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01
《专题23+议论文写作之观点鲜明-2018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之专题23:议论文写作之观点鲜明审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屈原《国荡》中“,»两句,以天神惊怒、将士尽亡来凸显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现实。(屈原《国荡》)2.屈原《国场》中,“,平原忽兮路超远”与荆轲《易水歌》高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Z句,皆为以身许国、振聋发联的豪言壮语。(屈原《国殄》)3.屈原《国荡》中英勇的将士们死后仍保持着战斗的雄姿“”,并表现出“”的虽身亡而志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屈原《国荡》)4.屈原《国荡》中“,”,两句是对将士勇武、刚毅崇高品徳的高度赞扬。(屈原《国荡》)5.每当我们瞻仰“人民
2、英雄纪念碑”时,脑海中会涌现出《国场》的最后两句“,”,体现了我们对烈士们不泯英灵的崇敬之情。(屈原《国務》)【答案】1•天时慰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2.出不入兮往不反3.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4.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易错成语勤温习1.他在学习上很有一股钻劲,不管遇到什么疑难都要归根结底,弄个明白。(“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底'也作柢,同“归根结蒂。应改为“寻根究底”。“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寻求事物的根由底细。)2.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
3、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居高临下”:形容地势非常有利,处于有利的地位。应改为“高屋建令瓦”。“高屋建领”: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3.藏北高原迎來了今冬的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弥漫天地,大地被装扮成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屮飘舞;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4.他是当今少数儿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2—,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声情并茂”指“声色情感都很丰富”,形容
4、作品或演唱的艺术性强,所表达的情感充沛动人。这里用來指“剧本”,不合适。)5.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屮都读不下去了。(“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指男性,显然不对。)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宽容经典素材:鲍叔荐管仲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
5、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时新素材:毛泽东放走张国意家属张国意于1931年任中央工家民主政府副主席,在此期间他推行王明
6、的左倾冒险主义。1935年在红军长征小,他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他反对屮央关于红烟北上的决定,坚持南下退却的主张,另立屮央,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的活动。到达延安后,拒绝党中央的挽救,不思悔改。于1938年逃跑到武汉,发表****声明,投向******。当时,张国舂的妻儿还在延安。他的妻子找到毛泽东,哭着说:“他丢下我们母子跑了,主席呀!请您给我们做主吧!”毛泽东沉思了一会儿说:“天要惠雨,娘要嫁人,他要走,要跑,不愿干革命,那也没办法!这样吧,现在你也到武汉去,劝说劝说,做做工作,回来,我们照样欢迎他。”不久张国慝的妻子带着孩子也到武汰去了,从
7、此再也没有回到延安。孑技能再提高第一招: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一反复中心句(词)“反复”是指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反复有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种。我们所说的反复中心句(词),是指把能体现中心主旨的句子或词在文中或段中连续或间隔出现。其作用是:在内容上,因为句句紧扣中心主旨,因此可使中心突出;在形式上,由于它的出现,可使层次更清晰;在表达上,因其常与排比句连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与节奏感。反复屮心句(词)手法,既可用来构段,又可用来构篇。一、运用反复中心句(词)构段例1“固而不柔,脆也。柔而不固,弱也。柔而固,韧也。”纵观古今
8、中外,大凡要获得发展、成功,要有所建树的人,无不经过“柔而固”的努力,无不闪烁着韧的光彩。铁杵磨针,愚公移山,记载了韧的传说;黄河入海,长江东去,留下了韧的足迹;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