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材料的茯苓性状特征研究

不同栽培材料的茯苓性状特征研究

ID:43362133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30

不同栽培材料的茯苓性状特征研究_第1页
不同栽培材料的茯苓性状特征研究_第2页
不同栽培材料的茯苓性状特征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同栽培材料的茯苓性状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栽培材料的茯苓性状特征研究摘要:分别以段木、树桩、残料、袋料、锯末五种松木材料为栽培材料,分别对不同栽培材料茯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材料的茯苓其性状态特征特征稍有差别。树桩原地栽培、段木栽培的茯苓性状特性符合夯典规定。关键词:茯苓;栽培;栽培材料;性状特征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1f的干燥菌核。其味甘、淡、平、归肺、胃、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澹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1]。茯苓有栽培和野生两种,栽培者以安徽产量较大,称为“安苓”;野生者以云南产量最大,质量

2、最佳,称为“云苓”[2]。茯苓主要分布于屮国,年产量13000吨左右。研究茯苓的生物学特性,是进行茯苓规范化种植的基本要求。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对野生资源的描述和介绍,对栽培茯苓的报道较为鲜见。本课题用茯苓菌种5.78分别接种在思茅松的段木、树桩、残料(思茅松加工成成木材后剩下的边角废料)、袋料(思茅松条和锯末等制成的菌袋)、锯末(思茅松在加工成木材的过程屮留下的粉末)不同的栽培材料材料上,对茯苓的生长发育过程实行全面的系统定点追踪观察,进行茯苓性状特征研究,以期为茯苓的质量评价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由中科院购买的菌种茯苓5.7

3、8栽培而來的茯苓菌核。2•试验方法主要以试验地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式进行,具体如下:我们对不同栽培条件下的茯苓进行菌丝体、菌核的形态特征观察。田间调查于各形态特征值基本稳定时进行,随机抽取三个样点,详细观测各性状特征并作详细记录。主要观测内容包括菌丝体、菌核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二、结果与分析1・形态特征观察2.菌丝体观察原种菌丝和栽培种菌丝均为白色,绒毛状,气生菌丝较多。接种30天后,各种栽培条件下的茯苓菌丝都已“上引”,外观形态无明显差异,均为白色,绒毛状。3.菌核观察接种3个月后,开始结苓。接种7个月后进行笫一次观测,茯苓菌核外表均呈黄褐色,还有白色裂缝,

4、接种9个月后进行第二次观测,茯苓外表均呈黄褐色,未出现白色裂缝。观测结果表明,接种7个月时,茯苓未成熟,接种9个月后才成熟,故茯苓应栽培9个月后方能进行采收。9个月采收后,各种栽培条件下的茯苓菌核观测结果见表1-1、表1-2。山表1-1可知,茯苓菌核的大小(直径):树桩原地栽培〉段木〉袋料栽培〉残料栽培〉锯末栽培,树桩原地栽培第一次釆收〉第二次釆收;重量(平均重量人树桩原地栽培〉段木〉袋料栽培〉残料栽培〉锯末栽培,树桩原地栽培第一次采收〉第二次采收;由表1-2可知,锯末栽培断面可见锯末,残料栽培断面可见少量树皮,段木栽培、袋料、树桩原地栽培的断面均为颗粒状。三、讨

5、论本实验同时还把野生茯苓和栽培茯苓进行了对比,发现栽培茯苓和野生茯苓的性状特征有很大的区别,栽培茯苓的皮更易剥落,野生茯苓的皮不易剥落,野生茯苓的质地较栽培茯苓的质地坚实。通过研究发现段木栽培、树桩原地第一次栽培、树桩原地第二次栽培、袋料栽培的性状特征符合《中华人民其和国药》2010年版(一部)茯苓项下的要求;而残料栽培、锯末栽培性状特征均不符合要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其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屮华人民其和国药》2010年版(一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24.⑵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笫三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

6、版社,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