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60843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30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空城计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四单元13空城计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远遁()旌旗()纶巾()麈尾()笑容可掬()答案:dùnjǐngguānzhǔjū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末清初的小说家。()(2)《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120回。()(3)罗贯中在采用三国故事题材时,接受了群众赋予这一题材的拥曹反刘的思想倾向。()解析:(1)罗贯中不是清初的小说家;(3)错误在“拥曹反刘的思想倾向”,应该是“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答案:(1)×(2)√(3)
2、×3.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与《三国演义》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作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掌握四大古典名著的书名。答案:《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4.文学常识积累。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军事家,请写出关于他的两件事。解析:知识扩展,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回答。参考答案: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本文是小说。小说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你能将本文准确地划分吗?请概括出各部分的段意。(各用四
3、个字。)解析:按照四个阶段分别归纳。参考答案:开端(1):兵临城下。发展(2):临危施计。高潮(3—4):司马中计。结局(5—6):孔明释计。2.在文章的第一段,说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而来,而诸葛亮仅有二千五百人在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清晰地交代双方的兵力?解析:体会对比的作用。数字代表双方力量。参考答案:运用对比突出军情的危急。3.“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简单分析一下“尽皆失色”并说说这句话在本段中有何作用。解析:了解衬托的作用。“众官……尽皆失色”,用人物的反应来衬托情况的紧急,这是侧面烘托。参考答案:“尽皆”是说各个官员无一例外,“失色”说
4、明面对险境无计可施,全都吓得脸色大变。用众官的表情衬托军情的紧急。4.文中第二段写“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第三段又写“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4,这里仅是对上文的简单重复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析: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作用。参考答案:一方面表现出“空城计”之“空”,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胆大心细。5.在文章第四段,我们未见一字写诸葛亮,可我们却清晰地看到了诸葛亮的形象,你知道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这种手法有何好处?解析:理解烘托的作用。烘托是指通过写旁人的举动来表现中心人物,突出
5、人物的特征,使中心人物的形象更丰满。参考答案:侧面烘托。写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知己知彼,丰富了人物形象。6.文中三次写诸葛亮的“笑”: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三次虽然都是笑,但人物的心理是不同的,请作简单分析。解析:抓住人物的笑的特点分析人物复杂的心理,需要联系笑的特定情境分析。参考答案:笑容可掬:此时诸葛亮欲诱司马懿中计,诸葛亮故作轻松。抚掌而笑:此时司马懿中计,诸葛亮如释重负。拍手大笑:此时诠释空城计,诸葛亮自信、得意,其中也有对司马懿的嘲笑。快乐时光夸儿子两位家长互夸自己的儿子。甲:我的儿子真是个天才,昨天他在墙上画了只蜻蜓,我捉了好
6、几次。乙:那算什么?我儿子在地板上画了条蛇,吓得我破门而出,谁知那扇门也是他画在墙上的!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①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②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
7、:“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③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1.第①段中“如此”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体现诸葛亮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解析:理解指代内容,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分析。根据题目要求的“临危不惧”。“从容镇
8、定”的特点去找相应的词语。答案:诸葛亮摆的空城计笑容可掬2.第①段中司马懿为何笑而不信?解析:司马懿是一个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