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48267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30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皇帝的新装》教学案例杭州外国语学校张萌学情分析学生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当代,物质极大丰富,与丹麦作家安徒生所感知生活的社会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阅读障碍的主要差异有二:一是学生物质生活上的富足,二是学生在精神生活上的轻松。这两个差异造成他们不理解为何有人明明看不见还非要说有这块布。他们不能理解伴随生存的患得患失的危机感。因此他们无法理解生活拮据所造成的人格扭曲,随时会丧失的财富与权力。贵族的骄奢生活,安徒生诙谐的柔和的讽刺,是他们在时代上、文化背景和人生经验积累上最有距离的。文本解读这篇故事写于1837年,
2、和同年写的另一部童话《海的女儿》合成一本小集子出版。这时安徒生只有32岁,也就是他开始创作童话后的第三年。但从这篇童话中可以看出,安徒生对社会的观察是多么深刻。他在这里揭露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是何等虚荣、铺张浪费,何等愚蠢。骗子们看出了他们的特点,就提出“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的说法。他们当然看不见,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衣服。但是他们心虚,都怕人们发现他们既不称职,又十分愚蠢,就众口一词地称赞那不存在的衣服是如何美丽,穿在身上是如何漂亮,还要举行一个游行大典,赤身露体,招摇过市,让百姓都来欣赏和
3、诵赞。不幸这个可笑的骗局,一到老百姓面前就被揭穿了。“皇帝”下不了台,仍然要装腔作势,“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因此他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种弄虚作假但极愚蠢的统治者,大概在任何时代都会存在。因此这篇童话在任何时候也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个一眼就可看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演出一场荒唐的闹剧。读完这篇童话,我们首先会嘲笑那个愚蠢的爱慕虚荣的皇帝,不过,如果注意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几乎人人都有违心地说假话这一现象,我们也许要想得更深入,理解安徒生所要表达的更深一层意思。 这个有趣的童话为我们描绘了
4、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什么都没穿去游行!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读完这篇童话,我情不自禁地问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为什么这个国王竟会被欺骗了这么久呢?毫无疑问,这都是因为这个国王的虚荣心和愚蠢。为了这所谓的虚荣心,全天下的百姓、臣子乃至国王都心甘情愿地被别人骗。他们心甘情愿地被别人骗,也心安理得地骗别人。童话中的那两个骗子之所以能得逞,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盲点——自愿将自己这一致命弱点暴露给别人,并且让他
5、们加以利用,也要得到权势、财富、名声等等虚荣的满足。5 实际上,虚荣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孩提时的虚荣心是单纯的,随着涉世的深入,虚荣心就越来越深地腐蚀着人们。读完这篇童话后,我真心地希望这世上的人们,不要为了一时虚荣的满足而放弃做人的原则,放弃那一颗真诚的心。我们更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纯洁的童心,敢于说真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以“欺骗”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层层深入地展开故事情节的写作思路。2.理解安徒生在本篇童话中对人性弱点进行的剖析及其社会现实意义。3.引起学生重读经典的兴趣。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
6、难点:目标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二、分析情节、归纳人物1.将全文进一步概括为一字——“骗”2.围绕“骗”有哪些人物?(骗子、大臣、皇帝、百姓、孩子)他们分别与“骗局”发生了哪些联系?(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子——揭骗)3.这个骗局是否天衣无缝?漏洞在哪里?学生可能的答案:如这块“布料”不仅看不见,而且摸不着;两个人“看见”这块布料后描绘的“颜色”“花纹”必然不同等等。4.既然有漏洞,骗子是如何行骗成功的?①投其所好②找准弱点5.分角色朗读
7、,体会并分析骗子、大臣、皇帝的性格特点:骗子:狡猾贪婪大胆皇帝:愚蠢、狡猾、穷奢极欲大臣:趋炎附势、见风使舵6.“百姓”为何要“传骗”,他们的动机和大臣们有何异同?百姓们“得失之患”没有官员严重。有惧怕权势的成分。所以最后能够较早接受真理。7.安徒生最后为什么要安排一个“孩子”来揭穿谎言?孩子:天真烂漫,无私无畏三、探讨主题51.皇帝作为故事中的最大“受骗者”,是否值得我们同情?为什么?(学生开放式问题)参考:值得:因为他被周围他最信任的人欺骗了,由于他的身份、地位,导致他骑虎难下,“有苦说不出”的两难境地,不得不配合
8、这场“闹剧”,是很可怜的。不值得:他身为帝王,不务正业,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安徒生的童话所要讽刺的正是这一点,因此他和他的官僚们不值得同情。2.皇帝最后在游行大典中已经意识到自己被骗,但是文章却到此结束,为什么安徒生不写骗子被捕入狱?①留有余韵,耐人寻味②主旨不在批判“骗子行骗”。3.有人认为安徒生童话距今已有近200年,早已“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