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08614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30
《北侧裂缝分析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北侧裂缝的质量分析报告第一部分情况描述2013年4月1FI我方发现大屯1号绿隔产业用地项目基坑工程北侧配电箱范围内出现平行于边坡方向的裂缝。裂缝范围从配电箱栅栏东侧至北侧口行车坡道东侧拐角处(约40〜50m);裂缝距边坡距离为4.5〜5.5m不等,呈屮间远两端近的弧形;裂缝宽度1〜5mm不等,呈中间宽两端窄的状态。发现问题后我方及时通知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北侧边坡进行监测,监测数据显示从3月25日至4月1FI北侧坡顶沉降量最大处为27.89mm。4月2日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原有裂缝加宽,裂缝向东西两侧延伸,西
2、侧延伸至自行午坡道西侧拐角处,东侧延伸至废弃水池处。第-:方监测单位也于该日加强了对边坡的监测频率,并对桩顶及坡顶水平位移进行了加测。监测数据显示:坡顶沉降仍呈增长趋势,但增长速率已逐渐减小;坡顶及桩顶出现微量的水平位移。第二部分原因分析我方在前期土钉墙开挖过程中发现裂缝范围内上部土层为较厚的杂填土,杂填土的稳定性相对原状土较弱;此外,土钉墙与连梁连接处及护坡桩桩身中部存在流砂层,后续开挖过程中个别桩间流砂的渗漏、桩间导水管对地下水的疏排以及气温升高土体的冻融引起土体的固结沉降,由下向上的积累导致坡顶沉降
3、量的增大及裂缝的产生。第三部分影响趋势本工程支护结构中对基坑整休稳定性起决定性因素的为桩锚支护体系,第三方监测数据及现场巡视的情况显示桩锚支护体系的变形较小。通过上血的原因分析,对于上部土钉墙出现的一定量沉降也符合基坑边坡稳定性的规律。另外,通过4月2日及4月3日上午第三方监测单位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坡顶沉降、坡顶及桩顶水平位移变化速率均有明显的下降,己呈收敛趋势。说明边坡的各项变形己经开始趋于稳定。故我方初步估计上述边坡的变形对本工程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无较大影响。第四部分预案措施预案一:竖向花管压浆加固于
4、北侧自行车坡道西侧拐角处至废弃水池东侧范围竖向施工花管、压力注入水泥浆加固土体。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于裂缝与边坡间施工两排花管,呈梅花形布置,南排花管距坡边距离2m,北排花管与南排花管间距lm,排间花管间距lm。南排花管长度4m,北排花管长度3m,花管采用直径50mm架子管加工。下部2.0m长度内切割出出浆口,出浆口间距50cm,呈梅花布置。注入水泥浆水灰比1:0.5,注浆压力0・3~0・5MPa。预案二:水平向锚杆加固由总包单位配合搭设脚手架,于坡顶往下3m处施工预应力锚杆。施工范围于北侧自行车坡道西侧
5、拐角处至废弃水池东侧,锚杆横向间距1.5m。预应力锚杆长度为12m,锚固段8m,自由段4m。人工洛阳铲成孔,杆体采用杆体采用1-74)5钢绞线1860N/mm2,锚杆水平倾角10°,注浆水灰比1:0.5o腰梁采用一根18b槽钢加工而成,张拉设计值130kN,锁定值100kN。预案三:边坡上部土体卸载大型挖掘机由北侧大门进入北侧坡顶,从大门东侧路灯杆处开始至配电箱栅栏东侧约30m范围内坡顶3m宽,2m深范围内土体甩至现有基坑内,卸载完成后将甩至基坑内的土体外运处理。其他措施1.安全防范措施:将北侧坡顶裂缝区
6、域及基坑下方用警戒线隔离成安全警示区域,各施工人员及机械不得随意入内。对北侧坡顶进行清理,将各施工设备及材料撤离坡边。2.加强监测与巡视:我方已于基坑周边重新布置监测点,并安排专人对边坡进行24小时监测,监测周期为2~3小时。并及时与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加强对基坑周边的巡视,对部分已有裂缝进行适当处理,观察裂缝发展情况,以便科学及时的掌握边坡变形趋势。注:因边坡变形过程中预案一、预案二的施工不可避免的会扰动土体加快变形,对施工人员及机械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预案一及预案二需待边坡稳定后视现场
7、情况而采用O如边坡变形持续增大且尤收敛趋势,边坡出现失稳征兆,我方将立即采取预案-:以保证基坑整体安全,防止工程事故的发生。上述预案中的加固或卸载范围以及各设计参数因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