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

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

ID:43305026

大小:48.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30

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_第1页
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_第2页
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_第3页
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_第4页
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汇编(精解精析)摘录自《语文学习》2017增刊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徳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坏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

2、考生寄了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答:【命题点密】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相比2016年考题,2017年诗歌鉴赏模块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客观选择题,原5分的主观题目改为“五选二”的客观选择题,选择题重点围绕诗歌的内容分析,并未涉及手法和情感,难度降低。诗歌鉴赏取材于宋朝文学家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歌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此次考试,欧阳修任

3、主考,苏轼、苏辙兄弟同时中进士,曾巩亦在榜中,可谓一时胜举。全诗写出了作者主持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而由衷感到喜悦的心情。首联着力渲染了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增添了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在考场上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写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表露出诗人对考生

4、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解题指津】第14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理解和鉴赏能力。各选项的重点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B项是对第三句“无哗战士衔枚勇”的理解。衔枚,古代行军时人马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也引申为缄口不言,这一句写考场没有喧闹嘈杂之声,考生在安静答题,本质是写“静”,突出了考生的专心致志和心无旁鹫。选项中说“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的分析是错误的。E项是对尾联的理解,难点在于结合全诗理解诗句深层次的含义。选项说“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不对的,作者说自

5、己体衰多病、心力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鉴裁,只是谦虚的说法。因此E项错误。第15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鉴赏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诗句内容、运用手法、表达效果等角度赏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写的是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从修辞看,运用比喻,将考生书写比作“春蚕食叶”,生动贴切;从手法看,是“以声写静”“动中见静”,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从作用看,这些手法的运用强化了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表露出诗人对考生成为国家栋梁的殷切期望。【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

6、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二、【新课标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

7、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咎.14.【命题点密】本题考查赏析尾联典故的能力。【解题指津】这是一首送别诗。当

8、时苏轼在杭州,弟弟苏辙在京城,即将耍离京到契丹出行。这首送别诗在末尾借用唐代李揆否认第一人的典故,想要表达对弟弟的嘱咐:出门在外,莫要夸才被留,谨慎从事,早早平安归來。表现了兄弟情深。这是一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