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97825
大小:171.64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9-29
《柱上式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柱上式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柱上式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项目概论第二章柱上式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项目规划及生产规模第三章柱上式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四章主要建(构)筑物建设工程第五章技术方案与设备的选择第六章环境保护第七章柱上式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项目节能分析第八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第九章柱上式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章柱上式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一章柱上式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项目综合评价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
2、、项目名称:柱上式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生产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承办单位:邵阳某某有限公司二、项目拟建地址1、项目规划地址邵阳某某工业园区2、项目建设地社会经济分析围绕“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的目标,大力实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1125”工程,即:2017-2020年,每年实施推进100个重点产业项目,拉到投资1000亿元,新增税收20亿元,实现产值500亿元。到2020年,全市产业结构比力争达到14:39:47,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3%;二产增加值超过850亿元,其中
3、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725亿元,年均增长10.5%,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全市形成过千亿产业1个(特色轻工),过五百亿产业4个(家居建材、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旅游)。全市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500亿元,其中,1000亿工业园区2个(邵阳经开区、邵东)、200亿以上工业园区5个(新邵、隆回、洞口、武冈、邵阳县),其他省级工业园区向超100亿元园区迈进。全市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5家、过100亿元的企业3家。三、项目提
4、出的背景1、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总书记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的论述是其产业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产能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产能过剩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如果饱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需要的能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手段、
5、法治办法来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的硬约束。同时,营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微观机制和企业家的作用。推进简政放权,放活微观经济,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2、在信息化浪潮下,工业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制造2025”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瞄准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传统产业与三维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紧密结合。四、报告研究范围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为针对行业投资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具体要求,修订报告提纲,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批地、企业注册、资金申请以及融资咨询提供全程指导服务。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十个方面:1、确定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方案。2、确定产品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方案。3、确定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确定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5、确定公用工程设
7、施建设方案及供水、供电方案。6、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7、项目实施进度建议。8、确定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措施。9、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10、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涌来,全球制造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和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纷起应对,制订国家战略,以求在行将到来的变革中取得主动。美国于2011年颁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以“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随后,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口号。
8、德国提日本相继提出物联网和机器人战略,法国起草了《未来产业》规划,韩国则有“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等,无不是为促进本国制造业适应未来、赢得发展。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中国制造业在效益、效率、质量、产业结构、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髙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形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