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项目建议书

水泥项目建议书

ID:43295465

大小:181.55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9-09-29

水泥项目建议书_第1页
水泥项目建议书_第2页
水泥项目建议书_第3页
水泥项目建议书_第4页
水泥项目建议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泥项目建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泥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水泥项目概论第二章水泥项目规划及生产规模第三章水泥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四章主要建(构)筑物建设工程第五章技术方案与设备的选择第六章环境保护第七章水泥项目节能分析第八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第九章水泥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章水泥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一章水泥项目综合评价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水泥生产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二、项目拟建地址1、项目规划地址滁州某某工业园区2、项目建设地社会经济分析滁州市从战略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注重规划衔接和区域融合发展,共绘“一张规划蓝图”

2、。滁州市先后参与《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南京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江北乌衣汉河全椒地区发展协调规划》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综合、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其中,《江北乌衣汉河全椒地区发展协调规划》研究成果被《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充分吸纳,有力推动了滁宁相邻地区建设规划体系融合。乘着产业转移的东风,滁州市不断加快平台建设,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向东对接,借力发展。产业布局上,打造沿苏经济带,按照沿路、沿河、沿边、沿城的要求,在滁州与南京之间布局建设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8个省级开发园区,提高产业承载能力,打造承接先进制造

3、业、现代服务业的高端承接平台,成为紧靠南京的大规模承接基地。市开发区在晋级国家级开发区的同时,依托长三角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汽车零部件产业爆发式增长。天长智能仪器仪表与扬州在电子产业上形成了分工细化、链条完整的生产协作体系。汉河经开区利用临近南京浦镇中车集团优势,承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引进南京车辆零配件企业80多家。园区共建上,积极创新合作方式,引进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共建苏滁现代产业园,9平方公里范围实现“九通一平”,已引进项目80多个,协议总投资近300亿元。与上市公司、国内知名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复幸福基业达成协议,整体开发汉河

4、新区。三、项目提出的背景1、过去一段时间,国外需求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需求动力,国内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动力相对较弱。随着我国人均GDP的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张,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因此,应该主动发挥国内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通过引导居民消费升级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首先,要确保居民收入增加,要重视研究适应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升级。其次,建议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再次,要调整消费倾向和消费方式,大力提倡文化教育、旅游、娱乐、保健等消费,不断扩大消费领域,推动信贷消费的发展,提高信

5、贷消费在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健全农村保障制度的力度。此外,要高度重视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的商业网点,全面搞活农村市场流通,让工业消费品能够更灵活顺畅地进入农村市常2、后危机时代,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带来制造业的深度调整。美国启动“再工业化”,德国实施“工业4.0”,日本实行“信息技术带动革新”,不同的战略名称传递出同样的信息:制造业仍是全球竞争焦点。而我国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向挤压”。综观台州制造业,体量虽

6、然庞大,但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普遍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研发能力弱,其中许多企业从事贴牌、来料加工、仿制生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靠微利竞争占领市场,在新常态下面临新的危机。因此,我市打造升级版的“台州制造”是非常英明的策略。各地要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和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机遇,补齐短板,换道超越,加快台州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四、报告研究范围该报告主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十

7、个方面:1、确定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方案。2、确定产品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方案。3、确定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确定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5、确定公用工程设施建设方案及供水、供电方案。6、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7、项目实施进度建议。8、确定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措施。9、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10、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技术基础是生产制造快速成型、新材料复合化和纳米化、生产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相应的制造范式是个性化的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第三次工业革

8、命将带来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从刚性生产系统转向可重构制造系统、从工厂生产转向社会化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会带来产业组织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竞争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