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94279
大小:184.12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9-29
《气动越野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气动越野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气动越野车项目概论第二章气动越野车项目规划及生产规模第三章气动越野车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四章主要建(构)筑物建设工程第五章技术方案与设备的选择第六章环境保护第七章气动越野车项目节能分析第八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第九章气动越野车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章气动越野车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一章气动越野车项目综合评价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气动越野车生产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承办单位:都江堰某某有限公司二、项目拟建地址1、项目规划地址都江堰某某工业园区2、项目建设地社会经济分析创新设立“四大产业功能区”发展模式,优化设
2、置“四大产业功能区”,统筹推进产业功能区及区规划建设,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两型”工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7家、髙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总产值突破175.1亿元。成功引进中基华夏医药、中金胜邦医药等绿色科技工业项目10个,固康中药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聚益康中药、海业鑫等项目有序推进,精容电子(二期)、科力特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海蓉药业、华都核能、长峰钢铁、都钢集团等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现技改投资73.1亿元。加大经开区“二次开发”,清理“供而未建”项目7个、土地390亩。三、项目提出的背景1、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是优
3、异的o2011-2014年间,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业和物价均是稳定的。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世界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条件下,中国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此外,“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明显,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所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取一定成绩,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出现显著下降。这些成绩也为“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安全性依旧存在,全球发展的不公平、不平衡依
4、旧存在,这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需动力以及结构调整的影响产生外部不确定性。2、从竞争绩效视角观察,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冲击,不只是可能极大地削弱成本优势,还在于一些国外制造业企业可能通过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在维持“可接受成本”的基础上,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具有替代性、性价比更高的“蓝海产品”,比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相比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而言种类更丰富、功能更齐全、性能更稳定、使用更人性化、环境更友好的产品。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对中国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形成抑制。发达工业国家不仅可以通过发展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等现代装备制造业控制新型装备制造业这一新的产业竞争战
5、略制高点,同时,还可以通过现代制造系统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业形成的领先优势。四、报告研究范围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十个方面:1、确定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方案。2、确定产品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方案。3、确定建设条件与厂
6、址选择。4、确定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5、确定公用工程设施建设方案及供水、供电方案。6、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7、项目实施进度建议。8、确定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措施。9、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10、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涌来,全球制造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和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纷起应对,制订国家战略,以求在行将到来的变革中取得主动。美国于2011年颁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以“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随后,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口号。德国提出《德国2020
7、高技术战略》,英国制订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日本相继提出物联网和机器人战略,法国起草了《未来产业》规划,韩国则有“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等,无不是为促进本国制造业适应未来、赢得发展。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但中国制造业在效益、效率、质量、产业结构、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