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通肇事的定性问题

浅析交通肇事的定性问题

ID:43277755

大小:28.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8

浅析交通肇事的定性问题_第1页
浅析交通肇事的定性问题_第2页
浅析交通肇事的定性问题_第3页
浅析交通肇事的定性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交通肇事的定性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交通肇事的定性问题陶琴入世以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但同时也是首屈一指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国。酒后驾车便是危害公共安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是死亡、残疾、医疗支出的剧增、家庭的支离破碎、财产的毁灭,以及由此而产生接踵而至的诸多社会问题。在这类案件中,我国一般对饮酒肇事者以触犯《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来定罪量刑,而在成都孙伟铭案中,出现了以《刑法》第115条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相关的司法解释出台后,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在交通肇事案件的认定和处罚方面仍存在不少争议。一、背景2008年12月14日中午,成都某技术

2、公司员工孙伟铭无证驾驶自己的别克轿车前往成都市一酒楼为其亲戚祝寿,席间大量饮酒。餐毕,孙伟铭驾车将其父母送至成都火车北站搭乘火车,后又驾车返回成龙路,往成都龙泉驿区方向行驶。下午17时左右,孙伟铭因与一辆比亚迪轿车发生追尾,迅速驾车逃逸。车行至成都卓锦城路段时,孙伟铭驾车越过黄色双实线,先后撞向对面正常行驶的四辆轿车,直到其驾驶的别克轿车不能动弹为止。据了解,该事故共造成四人死亡、一人重伤、公私财产损失共计五万余元的严重后果。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孙伟铭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事后有媒体指出,孙伟铭案是国内首例因醉驾而获判无

3、期的案件。醉驾交通肇事这个问题并不是刚刚出现,而是一直存在,只是因为孙伟铭等一系列案例被激活,得到人们的热议和正视,并进一步受到舆论的集中关注。可又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司法才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罪名对这类案件作出裁定?这是体现了罪刑法定的原则,还是满足舆情的需要?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笔者想先从危害公共安全罪和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入手,简要分析两个罪名的区别。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主观上是故意实施危害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主观上是故意,行为对象是不特定的多数人,不要求必须造成严重后果。刑法第115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

4、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以上两罪名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出在犯罪构成上有如下区别:1.客体不同: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的客体

5、表现为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表现为交通运输的安全,并且只有交通肇事并产生重大后果的才构成本罪。如果仅仅是交通肇事而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不构成本罪,同样也不是刑法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不能构成本罪的客体。2.客观方面不同: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交通肇事罪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重大公私财产遭受损失的重大后果才构成本罪,即行为人的违规行为与发生的严重后果之间必须具备刑法上的因果关系。3.主观方面不同:危害公共安全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交

6、通肇事罪表现为行为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没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过失是就行为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心理状态而言的。如果行为人对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持积极追求或放任的态度,就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而应当按照有关刑法条文,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故意毁坏财物等的规定处理。4.处罚不同: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量刑为死刑。交通肇事罪最高量刑为有期徒刑。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犯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7、刑或者拘役。犯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显然,后者量刑要轻得多。三、从案例看交通肇事的定性在本案中,最高法院认为,根据中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行为人明知饮酒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说明行为人主观上对持续发生的危害结果持放任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