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5离骚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GONGGUTISHENCXINKONCJIAN-、语基落实C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羁(ji)朝i卒(sui)揽苣(chdi)••B.谣i豕(zhuo)C.攘诟(gdu)D.缤纷(bln)■住傑(chi)鸳鸟0hi)••相道(xidng)芟荷(zl)••岌岌(ji)修女夸(kud)••思路解析C项,“芟”应读“ji”。C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価规矩而改错B.何方圜Z能周兮C.唯昭质其犹未亏D.进不入以离尤兮思路解析
2、A项,“错”通“措”祖项,“圜”通“圆”沙项,“离”通“罹”o答案
3、c匕3对下列加
4、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悔相道之不察兮察:观察,了解。■B.步余马于兰皋兮步:缓行。C.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D.岂余心之可惩惩:受创而改变。■思路解析
5、a项,“察”的意思是“清楚”。匸4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余虽好修娉以羁兮,春朝i卒而夕替B.鸳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D.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思路解析k、B两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高”“长”,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加长。D项无活用。L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①価规矩而改错②吾
6、独穷困乎此时也③忽反顾以游目兮④佩缤纷其繁饰兮⑤自前世••••••••而固然⑥宁溢死以流亡兮⑦伏清白以死直兮••••••A.①②⑤⑥B.③④⑤⑦C.①④⑤⑦D.②③⑤⑦思路解析
7、①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②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⑤古义:“固”,本来;“然”,这样。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⑥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媳以革儿羁兮,骞
8、朝i卒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Z以揽苣。亦余心Z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i豕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価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炖郁邑余佬像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莺鸟Z不群•••兮,口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C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審朝悴而夕替i卒:谏浄。B.固时俗之工巧兮工:仔细。C.竞周容以为度度:法度、准则。【)
9、•宁溢死以流亡兮溢:突然、忽然。思路解析B项工”的意思是“善于”。答案BL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又申之以揽茴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鸳鸟之不群兮C.①屈心而抑志兮②忍尤而攘诟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思路解析A项,“以”:①连词,表并列关系;②介词,因。B项,“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虽”都是连词,“即使”。答案AC8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
10、心情,为下面情感的抒发奠圧了基调。B.“余虽好修娉以革儿斟兮”至“又屮Z以揽1鲨”四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口C不注重修身。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思路解析B项,“原因是口C不注重修身”说法错误,从这四句中,我们对以看出诗人是很注重修身洁行的。答案BI9把文屮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1、。(2)固时俗之工巧兮,価规矩而改错。(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思路解析
12、这三个语句翻译的重点都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善”“九”“固”“工巧”“価”“错”“伏”“死”“厚”等。参考答案
13、(1)这也是我内心所追求的啊,即使为此多次而死,我也绝不后悔。(2)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3)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來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二)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屈原列传(节选)《史记》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
14、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Z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Z,屈平不与。因谗Z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