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0962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0962

ID:43269496

大小:560.6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28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0962_第1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0962_第2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0962_第3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0962_第4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096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096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基础卷书写分1分习作卷书写分2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总分积累与运用(分)阅读与理解(分)语基书写(分)作文(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7分)n

2、r>一•下列每组词语中带点的字都有一个读音不正确,请用“”画出。((4分)A.解剖(pao)干涸(he)刹(chd)那•••B•日晕(yiin)如饥似(shl)渴抡(lun)•••C.沏茶(qi)眼睑(lian)尽(jin)管••D.酵(jiao)母苔I?(xian)垂蔓(wdn)•••二•看拼音写词语。(5分)maizdngjin

3、shendianniiiteng•VxieouduansilidnI三•按要求选择答案,I(1)下列四组词语中,)()(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共5分)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A.慈详颇负胜名B.苕帚呕心沥血C.俱怕首望相助D.硝烟浮想连篇

4、A.选拔人才I(3)选词填空I救灾物资(

5、A.源源不断

6、(2)下列哪个“拔”字的意思与“拔地而起”的“拔”意思相同的是I•)地运往玉树地震灾区,灾区人民()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B.络绎不绝C.依依不舍D.念念不忘B.拔苗助长C.海拔高度D.拔河比赛辱(4)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花的诗句是〔〕IA.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B.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

7、丝雨细如愁。I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IA.“傻孩子!”奶奶说:“苗儿五天长高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B.“哪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C.我问父亲,为什么高梁下边长了这么多瓜子?D.这里的野花总是那么灿烂:红、黄、蓝、紫、仿佛竞赛似的,一茬接一茬,终年不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4分)(1)世界著名的漫画集《父与子》是英国作家埃•奥•卜劳恩写的。()(2)《森林报》是份报纸,它分12个月报道了森林中各种有趣的事情。

8、()(3)《学会看病》中的母亲,用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严格要求。()(4)从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五•根据语境填写古诗名句或者谚语。(3分)()王羲之三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苦练书法,因每天洗毛笔,屋前水池变成了“墨池”,最终成了著名的大书法家,这真是(谚语);张籍的《秋思》中最能体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诗句);张三是个大孝子,每天都能做到:早请安,晚问好。可是别人都知道张三并不能做到让父母吃好穿暖。这真是,六•按课文内容填空。(2+2+2+2分)⑴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仿佛O(2)然后,我会在脑

9、子里继续把,回过头来品味我最,并问问自己。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⑶《长征》中,用a,”总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2分)⑷已是悬崖百丈冰,。俏也不争春,只把。待到时,她在o七.读下列语段,并作答。(8分)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1、用横线画出文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中

10、将比喻成o(2分)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1分A、表示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递进D、表示声音的延长3、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当母亲说“精彩极了”时,她可能在想:当父亲说“糟糕透了”时,他可能在想:(2分)4、你觉得拥有这样的母亲和父亲的“我”幸福吗?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3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3分)(一)撒哈拉的变迁(10分)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11、;o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