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57724
大小:244.48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9-28
《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宁夏育才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开学嵩一语文适应性考试试媒2018.3.6(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说明:1.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或碳素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若要求粘贴条形码,请按照要求粘贴。2.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內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
2、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
3、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使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
4、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
5、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视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重阳节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它形成于战国时期,直到唐代才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口,此后一直沿袭至今。B.重阳节的习俗自古以來就丰富多彩,古有赏菊花、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今有诗文朗诵、武术表演、歌舞表演等活动。C.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口,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D.我国深厚的文化实力在包括传统节口在内的中华优秀传
6、统文化中得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节日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节庆活动的形式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有所创新。B.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C.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我们的传统节日一一重阳节。D.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口文化是密不可分的。1.根据原文内容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国家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给传统节口赋予新的时代气息,使这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更具有参与性与共创性。.・.B.中国传统节日蕴藏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中华文化的共同底色,可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五千余年而不衰,其原因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始终不割断文化这条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命脉。D.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就必须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口注入互联网元素。(二)文学类文本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