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海绵城市(GSI)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海绵城市(GSI)

ID:43242709

大小:15.11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0-07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海绵城市(GSI)_第1页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海绵城市(GSI)_第2页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海绵城市(GSI)_第3页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海绵城市(GSI)_第4页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海绵城市(GSI)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海绵城市(GS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reenStormwaterInfrastructure海绵城市之GSI目录1什么是GSI?2为什么采用GSI?3如何实施GSI?灰色VS绿色What?灰色基础设施VS绿色基础设施灰色VS绿色What?灰色基础设施VS绿色基础设施尽快排除径流暴雨径流量减少30-99%延迟暴雨径流峰值5到20分钟有效去除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补充地下水节省雨水回用成本美化环境,创造舒适生活空间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内涵与发展What?绿色基础设施(GI)的概念可追溯到130多年前,美国纽约中央公园设计FrederickLawOlms

2、ted的设计中就有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雏形。20世纪9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州土地征购和管理咨询委员会把GI定义为:“对自然区域及其生态功能形成完整保护模式的标准,以更好地实现多种利益(例如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娱乐空间保护、水源地保护等)”,实施绿色基础设施有助于土地资源保护、废气排放控制、气候调节、水资源调控、水源供应、土壤侵蚀控制、营养物质循环、废物处理、污染控制、食物保障等。——涉及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美国规划协会:“GI是一种由诸如林荫街道、湿地、公园、林地、自然植被区等开放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能

3、够以自然的方式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境”。在城市区域内,这种网络可以通过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和其他具有排水功能的城市景观等方式延伸到城市每个角落,在社区和建筑环境中控制、保障、模拟自然的水文循环。——规划角度定义并强调雨洪控制重要地位基于雨洪控制利用在绿色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地位和大量的实际工程应用,西雅图公共事业局提出了一个更为专业的术语——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主要是指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一类绿色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渗透铺装、绿色屋顶、蓄水池等。——

4、明确定义GSI内涵与发展What?绿色基础设施起源于美国1990s,图为位于西雅图的世界第一个建设GSI的开发项目。内涵与发展What?深圳大学佘年教授2007年开始在国内推广,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实验基地。原理What?GSI基本原理技术/场地What?场地层面绿色屋顶对建筑屋顶的雨水减量、截污等,具有多种环境效益雨水桶/罐收集场地雨水直接利用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以渗透功能为主雨水花园有景观功能的生物滞留设施,具渗透、净化多种功能渗透铺装多种硬化汇水面径流经行源头减量、截污植被浅沟兼具径流输送、净化和渗透功能其他……根据应

5、用尺度划分,GSI可分为场地、土地利用功能单元、区域或流域等三种从微观到宏观的应用层次技术/场地What?场地层面庭院雨水系统生态屋顶雨水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雨水收集设施技术/场地What?技术/功能单元What?土地利用功能单元层面绿色停车场用于停车场的设计和改造,是渗透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措施的组合应用绿色街道/公路用于社区街道和城市公路的设计与改造,是渗透铺装、下凹式绿地、植被浅沟等措施的组合应用小型雨水湿地针对小区域的雨水集中净化措施生态景观水体在小区内应用集中调蓄措施,同时具有良好的景观和环境效益其他……技

6、术/功能单元What?道路雨水系统透水铺装下凹绿地生态草沟土地利用功能单元层面技术/功能单元What?技术/流域What?流域层面滨水景观带对硬化河道堤岸经行改造,具有截污、净化和景观等多种功能生态走廊生态公园在较大区域内,多种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兼具景观、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效益自然保护区大中型雨水塘/湿地等对较大范围内的雨水径流集中调蓄、净化其他……技术/流域What?流域层面滨水景观雨水系统雨水花园人工湿地技术/流域What?目录2为什么采用GSI?1什么是GSI?3如何实施GSI?雨水管理困境Why?城市雨

7、洪管理的困境泵站的困境城市下穿隧道是内涝的重灾区,传统方法靠泵站强排。城市化VS气候变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极端气候变化同时发生。水量VS水质一方面河道缺水,另一方面河道水质差,造成河道上下游矛盾。城市化VS气候变化Why?城市化2013中国城市化率53.7%(国家统计局)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08》和《世界城市展望2011》进行估算,2050年中国人口有可能约为14~15亿,城市化率约为77%~81%,城市人口约为11~12亿;Why?城市化VS气候变化硬化地面增加北京Why?城市化VS气候变化水循环改变Why?城市化V

8、S气候变化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年降水量年际变异性增大(波动性增大,极端天气增多)平均年雨日呈显著减少趋势(降雨日数减少)暴雨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暴雨日数增加)Why?城市化VS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城市化VS气候变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气候变化同时发生。提高排水管道标准修建地下调蓄池修建巨型地下深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