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原因分析

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原因分析

ID:43226578

大小:419.50 KB

页数:88页

时间:2019-10-04

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原因分析_第1页
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原因分析_第2页
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原因分析_第3页
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原因分析_第4页
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原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 有关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西方和我国主要犯罪心理学流派有关犯罪原因的观点,比较分析各流派的异同,形成对犯罪心理原因的较全面的认识。教学内容犯罪的生物学理论犯罪的社会学理论犯罪的精神分析理论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论犯罪心理形成的综合动因论及犯罪心理结构1犯罪的生物学理论犯罪生物学理论(theoryofcriminalbiology)包括早期的研究和现代的研究1.1犯罪的人类学研究1.2现代犯罪生物学理论1.3遗传与犯罪研究2犯罪的社会学理论犯罪社会学学派是指对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在从事犯罪社会学研究的犯罪学者及其学说的称呼。比较而言,这个学派在人员

2、组成上更加松散,在学术观点上更不统一,在存续时间上更不明确。社会失控理论文化违规理论3犯罪的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犯罪观阿德勒的犯罪观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3犯罪的精神分析理论23.1弗洛伊德的犯罪观1915年“由于罪恶感而犯罪”1.1无意识犯罪倾向和无意识罪恶感1.2本能理论1.3社会文明与犯罪3.1弗洛伊德的犯罪观1907年强迫行为和宗教实践1894年防御性精神神经症3.1.1无意识犯罪倾向和无意识罪恶感严厉的超我(harshsuperego)与犯罪行为薄弱的超我(weaksuperego)与犯罪行为越轨超我与犯罪行为3.1.2本能理论生本能和死本能本能理论与犯罪

3、观的关系——人的犯罪是与这种先天的、攻击性本能分不开的,正是这种攻击性本能决定了人必然犯罪。3.1.3社会文明与犯罪1913年的《图腾与禁忌》中探索了人类早期社会的禁制、法律和刑罚体制的产生。强调培养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事物都有阻止战争的作用。用死亡本能来解释战争。推广爱的本能对战争——社会犯罪的抑制作用。3.1.4评价①为犯罪动机的无意识领域研究打开了大门;②重视人格与犯罪的关系;③关于性格特征与犯罪的联系的观点,具有创造性;④把犯罪看做是人的本能,还赋予本能新的含义——心理本能,违法犯罪与本能的密切相关不容忽视的;⑤对犯罪研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一,强调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4、第二,心理分析学在供认、法官心理、犯罪改造中的应用。3.2阿德勒的犯罪观反对弗洛伊的得本能犯罪论。认为,犯罪既不是有先天的遗传本能决定,也不由后天的环境决定。人的基本欲求不是性,而是克服自卑感和补偿欲望。人的犯罪心理形成过程是:生理缺陷,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或不良的教育影响。人的犯罪心理形成过程是:生理缺陷,或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或不良的教育影响自卑感过度补偿努力追求卓越犯罪3.3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艾秋宏“潜伏性偏差行为”亚历山大无法理性面对事实希利和布朗纳未满足的欲望需求与不满阿伯拉哈姆逊自我功能受损无法适应生活埃里克森自我认同与角色模糊的冲突哈勒克受压抑情感的呈现

5、4犯罪的社会—心理因素新行为主义学派犯罪研究社会学习理论的犯罪研究犯罪的心理因素分析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4.1新行为主义学派犯罪研究4.1新行为主义学派犯罪行为研究4.1.1操作性(强化)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行为类型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所塑造,如果有机体与环境发生互动,造成有机体行为的增加;如果有机体与环境发生互动,而造成有机体行为的减少,此种过程即为惩罚,惩罚是用来削弱其行为,使其不再发生。正强化:财物犯罪获得脏物。负强化:弄虚作假犯罪蒙混上级检查。正面惩罚:行为结果是嫌恶的;负面惩罚:行为导致喜欢目标的排除。4.1.2不同(差别)接触理论主要内容一习得二沟通学习三学习地

6、点四学习内容五犯罪动机学习六与犯罪形态接触七不局限于模仿八不被一般需求与价值所解释九学习差异亲密团体技巧动机态度理由频率持续时间顺序强度(1)犯罪行为是学习而来。(2)犯罪行为是在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由互动学习而来。(3)犯罪行为的学习主要是发生在个人的亲密团体中。(4)犯罪行为的学习包括:①犯罪的技巧,②犯罪的动机、驱力、合理化与态度的特别指示。(5)犯罪动机与驱力的特别指示,是从法律有利或不利的定义学习而来。(6)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犯罪人,是因为认为犯罪比不犯罪有利,此乃差别接触理论的基本原理。当一个人成为犯罪人,是因其与犯罪形态接触,并与反犯罪形态的疏离的结果。(7)差别接

7、触因频率、持久性、先后次序与强度而不同。(8)与犯罪形态或反犯罪形态接触的犯罪行为学习过程,涉及与其他行为相同的学习方式;换句话说,犯罪行为的学习并不局限于模仿。(9)虽然犯罪行为是一般需求与价值的显现,但犯罪却不被这些一般需求与价值所解释。犯罪分子接触机会多学习犯罪机会多犯罪多发地区发生犯罪多4.2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学者班杜拉与社会学学者艾克斯攻击行为的取得攻击行为的激起攻击行为的的持续与强化2.1.1攻击行为的取得生物因素观察学习直接经验的学习2.2.2攻击行为的激起负面刺激正面效果的引诱楷模的教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