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17895
大小:163.0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9-28
《塑料包装材料项目建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塑料包装材料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塑料包装材料项目概论第二章塑料包装材料项目规划及生产规模第三章塑料包装材料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四章主要建(构)筑物建设工程第五章技术方案与设备的选择第六章环境保护第七章塑料包装材料项目节能分析第八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第九章塑料包装材料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章塑料包装材料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一章塑料包装材料项目综合评价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塑料包装材料生产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二、项目拟建地址1、项目规划地址九江某某工业园区
2、2、项目建设地社会经济分析九江市近日正式出台《九江市打造“5+1”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重点打造“5+1”千亿元产业集群,即石油化工、现代轻纺、电子电器、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培育新动能,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五大产业集群补链项目招引到位并竣工投产,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到2022年,强链项目招引到位并竣工投产,基本形成较高水平的研发、生产、上下游配套能力,五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均达到1000亿元规模
3、;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实现深度融合,以智能科技为核心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初具规模,并形成新动能。其中,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是,加速推进九江石化成品油质量升级、炼油结构调整、产业链适度延伸等项目,形成“小油头、大化工”的生产格局。积极延展开发石化下游产品,提升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实现中远期炼化原油年加工量1200万吨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着力打造以“芳姪—PTA(精对苯二甲酸)一PET(聚酯)一PET下游产品”产业链为主干,以''苯乙烯一聚苯乙烯系列”"聚丙烯一BO
4、PP薄膜系列”“己内酰胺一尼龙6系列”为支线的炼化一体化产业链。三、项目提出的背景1、我国制造业领域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与国际合作的强大基础。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制定国际产能合作规划,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促进重点行业走出去。二是依托"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探索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等模式,加强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和对接。三是创新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
5、”等合作,有条件的项目可以采用BOT、PPP等方式。依据各国实际情况,采取技术合作、技术援助等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四是建立双边或多边交流机制,建立出口预警机制,减少贸易摩擦,降低出口风险。2、在目前中国的发展环境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也许正合其时。从工业技术上讲,中国经济下行的现状,与中国制造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被锁定于低端位次不无关系。不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型,还是发展实体经济、避免产业空心化,其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制造的升级换代以至强大。也正如“中国制造2025需要新思维”
6、中的观点所述,中国制造2025所面临的操作环境,是世界制造业升级的具体技术路径已经为工业发达国家所给定,如所谓“工业4.0”。以中国制造业后发的现状,很难另辟蹊径独闯一条达至世界先进制造业水平之路。实事求是地讲,在10年之内,以中国互联网整合资源的能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前路肯定崎岖而坎坷。所以,在尊重产权、尤其是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通过上述'‘引资购商”等符合国际惯例的合法途径实现融合式创新,实现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目标,就不失为一个现实可行之途。因此,上述所谓''引资购商”实际上是中国
7、在向世界制造业先进国家继续开放环境下,对"招商引资”的换代或替代。“引资购商”,将为中国高端制造业整合先进技术,融合自主创新的技术,进而占据行业及产业竞争的制髙点提供垫脚石。四、报告研究范围该报告主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十个方面:1、确定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方案。2、确定产品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方案。3、确定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确定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5、确定公用工程设施建设方案及供水、
8、供电方案。6、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7、项目实施进度建议。8、确定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措施。9、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10、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后危机时代,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带来制造业的深度调整。美国启动“再工业化”,德国实施"工业4.0”,日本实行“信息技术带动革新”,不同的战略名称传递出同样的信息:制造业仍是全球竞争焦点。而我国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发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